黔行1:青岩古镇
记:午餐时,同事谈起暑期旅行计划,聊起贵州,我便想起十年前的黔行。翻出当年的文字,记忆中的场景经文字和照片存载,依然鲜亮如昨。当年留下文字的空间已荒芜,索性搬到简书来。
还在空中,飞机上空姐柔柔的声音就透过广播送来温馨提示:贵阳地面温度17摄氏度。两个小时之前,我还行走在34摄氏度的高温之下,17,是怎样的概念?一下飞机,有些凉意,但并不觉冷,被17所代表的宜人清爽拥抱着,黏着在身上的海滨城市的溽热瞬间消去了痕迹。
贵阳之旅,短短的两天时间,走了几个著名的景点,青岩古镇是第一站。古镇建于明朝,迄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气势宏伟的定广门将古镇与外面世界分隔开来,城墙由方块青石筑成,巨石不言,逶迤的城墙、齐整的垛口及藏身其间的黑炮自说着沧桑与厚重。入城门,立在古牌坊下,放眼望去是一样的青石铺成的街、是一样的青石砌成的屋、是一样青黑色的瓦片屋檐,一派古意盎然。
上:定广门; 左下:背街; 右下:明清街上的商铺 明清商街里藏着一处幽静的葫芦园古镇里有着古香古色的热闹喧哗,也有着藏于一隅的宁谧悠远。热闹,如明清商街,虽有刻意仿古的痕迹,但街道两边一家家民风浓郁、特色各异的店铺吸引着一拨拨的游客驻足,苗家老铺、印陀螺、吉缘纹饰等等,光是铺子名就已让人眼花缭乱,更别提那琳琅满目、充满民族特色的小商品。眼睛忙着到处转,鼻子也没有闲着,臭豆腐、卤猪手、熏肉、炒辣椒、玫瑰糖,各种小吃的香味随着脚步的移动一阵又一阵飘来,于是脚步又停下了,热闹扎了堆,整条商街淳朴地喧哗着。幽静,如背街,青石铺就的路,青石堆砌的墙,片片绿意从院落里探出墙来,筛落的细碎阳光散在青石板路上,小巷深幽地蜿蜒,不知转角处将引你走向何方,偶尔有几户人家半掩着门,透过门缝,有妇人坐在院子里静静地做着手工活儿。
左上:基督教堂; 右上:道教的万寿宫; 左下:佛教的迎祥寺; 右下:天主教堂古镇的繁华热闹与淡然清净溶于一体,完美融合的还有东西文化,最明显的当数宗教。小小的古镇,每行一段路、拐个弯或直入巷子深处,便能不经意走近一处宗教圣地,肃穆的基督教堂、古老的寺庙、祥和的道观、简单而不失庄严的天主教堂,漫漫历史长河中有着冲突与碰撞的不同宗教文化在这个弹丸之地却能够安然并存,各有信众、各自凝聚着一代代古镇民众的信仰,不失为一种神奇。
最羡慕的,是这里的人们对于生活的态度,不张扬的、自在的、悠然的。古镇里没有汽车,连自行车都几乎没有见着,少了现代化的一些嚣叫,或许也就减轻了不少现代人的躁动不安。向在路边玩耍的小孩询问黄老伯玫瑰糖店的所在,小男孩把滑板往地上一放,轻跃上滑板,说了声,跟我来,一溜烟就滑走了,我们跟着他,落下了一段距离,拐角处小孩回头张望,有点着急,又喊了声,不要落下哦,等我们走近黄老伯玫瑰糖店,带路的小男孩已经坐在店里,嘴里吃起了香香的玫瑰糖。黄老伯玫瑰糖听说是很有些名气的,电视台、报纸等媒体采访报道了不少。一进店,黄老伯立在柜台边请我们吃裹着白芝麻、黑芝麻的玫瑰糖,老伴则泡了玫瑰茶请客人品尝。攀谈中得知这是一个有历史的家庭作坊,从康熙年间至今已经传了十代。我们去的那天作坊没有开工,未能亲眼看看制作玫瑰糖的手艺,有些可惜。
没有专业的导游,我们几个人在古镇里凭着感觉慢慢转悠,时间仍是紧张,“九寺、八庙、五阁、二祠”等景观只走了几处,周恩来父亲故居、邓颖超母亲故居、状元府等也未细看,然而已经足够,青岩古镇的古韵遗风已萦绕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