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每日一篇

【每日硬笔】20191023-16

2019-10-23  本文已影响0人  All_Fine
【每日硬笔】20191023-16

佛教传播的是一种善念,一种利他,济世的善念,这如药师经中所说。终生所求皆得,并非我所求皆得,同时,又如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这种舍身为人,大无畏的精神,令人折服


【每日硬笔】20191023-16

“若闻我名,专念受持”,如果要让药师琉璃光如来显灵,需“若闻我名,专念受持”,要诚心诚意的信佛,要像佛一样做利他的事情,这就是佛教对大众的期望,渴望人人向善的愿望。
在整部《药师经》的内容中,可以看出佛教的一些基本观念。佛教认为人们生、老、病过程中出现的苦,如经中第六愿提到有众生“其身下劣,诸根不具,丑陋顽愚,盲聋喑哑,挛躄背偻,白癞癫狂,种种病苦,”第七愿“众病逼切,无救无归,无医无药,无亲无家,贫穷多苦”等。
同时佛学给人的是一种超脱的境界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万物本空,一切能见到或不能见到的事物现象,是人们虚妄产生的幻觉。
色即是空,使人们认识到事物的现象,认识到诸多的苦和烦恼都是虚无,四大皆空,一切皆为虚幻,人生如梦随风散!聚散,喜忧皆是缘!
这是何等的洒脱,淡然。这是多少人的精神追求

无争,修行,戒荤,只吃一些常人觉得平淡无味的食物,不爱慕世间繁华,这是多么令人敬佩的,我信仰佛,便是敬仰这些境界,也是信仰佛教中的智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