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也能拍大片03-必备的构图知识
关于构图,其实想整理很久了。
刚刚开始摸单反那会儿,对各种东西都充满好奇,随便走到哪都咔咔地拍。看了很多关于构图的文章,但总是用的时候就忘记了,前段时间看了好几本书才算摸清了门道。
美国摄影家L.小雅各希斯认为:“构图是从摄影者的心灵的眼睛做起的。” 构图源于生活,没有固定标准,只要自己喜欢就行了。
这系列文章,之前已经有两篇。
手机也能拍大片01-手机摄影必知技巧
手机也能拍大片02-VSCO使用指南
《摄影构图学》里这么形容构图:“构图是一个思维过程,从自然存在混乱事物中寻找秩序。”
构图不应该只是某种角度、技巧,它更应该是照片的组成部分,比如:形状、线条、明暗、质感、立体感等。

这些视觉元素组成了照片,最后在用构图去呈现。
摄影和数学密切相关,尤其是几何美学。上世纪20年代起,几何元素便逐渐运用于装饰艺术当中,设计师将看似不相干的色块和图形拼接在一起,形成了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几何艺术作品。
比如这些 :




通过几何的特点去营造一种规律、夸张、抽象的场景,这样的照片大多是不会错的。
我们都知道平面几何由“点、线”组成,摄影也是二维艺术,两者有共同之处,摄影中也有很多点与线的运用。

如果距离足够远,我们可以把人当做点,然后再去构图场景。当然,点还可以是其他的东西:动物、飞鸟、水杯等。
比如这些:




然后是线,我们经常看到的倒影、日出这些都是典型案例。


这一张是比较典型的点与线结合。



线条运用没有标准答案,但保证一张照片中只有1~2条线是不会错的。
除了点和线,《摄影构图学》第二章讲了很多形状的知识和运用,以及不同光线和阴影下的特点。
比如现在这是一个圆,只是一个形状。

我们可以加上一些线框。这样边框所包括的内容就形成画面,画面里的内容叫做图形。

把图形放在不同位置,整体感觉变化很大,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出背景空间的重要性。

我们也可以通过改变图形的大小,来获取更多的形式。

知道图形的组成规律,可以让我们在拍摄的过程中能够有迹可循,不用过分拘泥于创意了。
知道这些算是最基础的画面知识了,推荐大家去读读《摄影构图学》这本书。
然后下面是一些常用的构图方法。
一、三分法
三分法其实是黄金分割的简化版,在手机上很适用。如果你对背后的故事很感兴趣,可以去百度、知乎看看,这里就只简单介绍技巧了。****
在你的手机里把九宫格功能打开。

三分法的目的就是为了避免对称构图造成的单调,最常用有两种方法。
1、第一种:上1/3和下2/3
把画面分成上1/3和下2/3两个部分,然后进行拍摄。


当然我们也可以分成上2/3、下1/3,这些没有绝对。
2、第二种:左1/3和右2/3
同样左右没有绝对标准,你可以自己决定。


我们也可以把物体放在九宫格的交点上。
二、框架式构图
框架其实就是营造一个前景,经常是窗户、门等,让被拍摄的对象更加突出。




常见可以形成框架的元素有:影子、窗户、门、拱桥、拱廊这些,选好角度即可。
三、开放式构图
开放其实是相对闭合式的概念,闭合式构图常常把元素放在中心,整体比较完整,不会出现半张脸这些的情况。
但开放式构图则是只保留部分,剩下的需要我们去想,有思考的空间。



开放式构图可以冲破思维的局限,造成一定的冲击力,我们可以在后期裁剪的时候再进行开放式的调整。
相信大家平时应该也经常看到很多构图技巧的文章,罗列起来数不胜数,但大多方法流而且适用范围太少,用到的时候常常就忘了。
强行构图也是没有意义的,不然就失去了摄影的乐趣。
希望有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