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我多花出去的那些钱
买东西方面我是个价格白痴。基本上别人要多少钱给多少钱,十分抵触讨价还价,因为我每当我一这样做,结果基本证明了第一句话的正确性。我总是输。
我的专业也跟算经济学沾边了,可是今天看到剽悍晨读《你一定知道价格的奥秘》,瞬间蒙圈。价格?骗局?博弈?面对在这方面思维十分懒惰的我,不得不调用刚学习的元认知能力好好捋捋。
价格的奥秘——你到底要什么?
一般来说,我们都知道,价值决定价格。不过有两个难点:
1.我们不知道商品真正的价值。
一般来说,我们作为消费者不知道商品的真正成本,所以不能确保自己肯定会以最优的价格拿到商品。只要商品标价在可以承受的合理范围内,就成交。
2.信息时代定价策略的改变。
知识付费时代,很多爱学习的朋友都网上购买过一些课程。以订购“得到”专栏为例,一个知识付费专栏只要199元。要知道授课者都是国内顶级的知识大咖,不是北大教授就是行业领军,还带你学习一年的时间!表面上太便宜了,哪够成本呀?可是互联时代虽然单价低,可是订阅人数多呀!边际收益以指数型的速度上升,仅李笑来老师一个《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专栏,就达到16万人订阅,年入3000万!所以你能说这199元是高是低呢?
3.消费者的最终需求是根本。
所以说,价格永远都是相对的,关键看你真正的需求是什么。
如果你是购买生活消费必需品,蔬菜水果之类,大超市和小摊点确实有价格差,但是如果考虑到路途和时间成本,不能说在哪里买一定对。
如果你需要商品来彰显身份,那么就需要考虑品牌溢价。奢饰品价格肯定高于普通商品,但青睐者众多,因为它们满足了部分消费者的心理需求。
如果你急切地想学习某一项技能比如PPT制作,那么网上的课程价格肯定不会是你首要考虑因素,你首先会考虑老师的知名度、课程口碑等等,其次才是价格。好的课程即使价格略高,你也一定会作为首选。
总结以上,价格永远是相对的,我们在消费的时候,永远要保证头脑清醒,知道自己要什么,并且买要的起的。
价格骗局——不要踩的几个坑
1.不合理定价商品。
这里是指明显价非所值的商品,或者说炒作或者哄抬的价格有泡沫的商品。
摆在奢饰品旁边的普通商品,豪华装修店铺内的普通商品,都有可能被抬高身价,迷惑买家。
在市场哄抬炒作期的商品,更是大部分时间价格严重被高估。比如牛市期的收藏品,特殊政策环境下的商品(比如房产)。
这些商品的购买很难一概而论,只能说我们要练就火眼金睛,该出手还是撒手,别后悔就好了。
2.捆绑销售
这个坑进的太多了,就像天上的星,数也数不清。
前几天本来想买个护发素,去了屈臣氏。本来三十块以下就能解决的,结果走出店面,我的支付宝扫了五百多!我一时回忆不起那个漂亮的小妹妹是怎么“帮助”我的。只隐约记得,好多商品在一起买,每一个都好像超级便宜,就像是白给似的。我选选选,拿拿拿,钱没了!
面对这个坑,怨不得别人,我只能说,克制、克制还是克制!
3.折扣券
折扣券这个也是超级流行。
我最不喜欢这个了,首先我的智商永远算不明白,到底怎么用合适,然后还要装在钱包里占地方,最可恶是有截止时期!比如我最爱吃的那家火锅店,折扣券只能在20天之内用完!难道我要不停地吃吃吃?不要!
价格博弈——到底咋买?
1.抢先报价
谈判中抢先报价能够占到先机。没错,可是还有一种可能,报高了咋办?
所以还是要区分情况。如果做过充分的前期调研,对商品市场价格有正确的评估,那么抢先报出对自己有利的价格还是有益的;如果完全懵懂,对行情一无所知,建议先不要报价,先按第一条去做。
前提是重要的商品,买菜啥的日用消费品,就不要费劲了吧!
2.屏蔽选项
不要受到价格迷惑。
20元的杯子放在200元的杯子旁边,一定要买20元的?20元的买了材料有味道不能用,200元的总三年,买哪个?不管商家试图如何迷惑你,你要挺住才好。
胡乱选择最容易进坑,我们还是要头脑清醒一点。
3.坚定立场
还是那句话,作为消费者,首先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然后在选择的过程中,不要偏离了主线。像我,本来去买护发素,结果买来了洗发水、洗面奶、BB霜、粉底、送友人的口红……全都看似便宜,全部都要花钱呀!(还是印证了文首的观点,白痴型!)
买东西就像人生的各种选择,这些年消费上的不理智行为,不知道多花了多少冤枉钱。可是,谁又知道,在我们的人生里,因为盲目的不理智的时间和注意力的投入,我们又浪费了多少人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