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人生。人生格局的修炼读书

普通人如何过上“很好的一生”

2018-09-22  本文已影响25人  神兵利器潘潘
《奇特的一生》

我们每个人都梦想度过美好、幸福、成功的一生吧?但现实往往是“听过了许多道理,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普通人的一生那真是相当得……普通。那么到底有没有一种方法,能让普通人也过上“很好的一生”呢?我想是有的。

本周读了一本“奇特”的小书《奇特的一生》,不长,只有16万7千字,两三个小时就能读完。主人公是一位用一生践行“时间统计法”的大神——柳比歇夫(1890-1972),他就像一个充满光辉的榜样,照亮我们对人生规划的思考。

柳比歇夫的成果惊人的丰硕:发表了70多部学术著作;写了12500多页论文;大量的信件和回忆录,仅1969年(79岁!)就收到419封信,写了283封信;讲课,去许多集体农庄实地考察;难以测度的广博知识面,还都很精通……在所谓的业余时间,作为“休息”,他研究地蚤的分类。单单这一项,工作量就颇为可观:到1955年,柳比歇夫已搜集了35箱地蚤标本,共13000只。其中5000只公地蚤做了器官切片,总计300种。这些地蚤都要鉴定、测量、做切片、制作标本。他收集的材料比动物研究所多5倍。

不止是工作成果,还有生活成果:比如某年,娱乐65次,并列举了看过的戏和电影、听过的音乐会、参观过的展览会;又某年,游泳43次,同朋友、学生交往151小时,最欣赏哪几部影片……

以上只是冰山一角。为什么会有这么详细的数据,当然是因为柳比歇夫把所有的活动都记录在了他的“时间开销日记”里了,还有每月小结和年度总结,这就是他的“时间统计法”。时间开销日记的格式是:日期+事件+花费时间。具体怎么做,建议去看书,真是非常值得一看。人的一生居然能做那么多的事呢!

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每天都是1440分钟不多也不少,但各人的“时间利用率”却是天差地别。同样是一辈子,有的人建树了丰功伟绩,大多数人却是稀里糊涂地不知道“时间都去哪儿了”。我们常说浪费时间是可耻的,但其实我们每天都在心安理得地浪费大量的时间!(还不自知!)

有人可能不服气,说我的日程安排得满满当当,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根本是忙得没有时间,怎么可能浪费呢!那他们大概是忘了统计自己在一天的“工作时间”中花了多少时间看微信、微博、跟工作无关的新闻,又花了多少时间喝咖啡、闲聊、看着股价无意义地上下跳动,或者无所事事地等待?如果你留心观察和统计一下的话,我相信你会被那个数字惊到的。

柳比歇夫重点关注的是“纯工作时间”,即刨除掉歇息喝水抽烟聊天溜达之类所有无关事项之后剩下的时间,而且这是纯学术工作时间(其他一切辅助工作都没有计入),是创造和思考的时间……他的最高纪录是1963年创下的:2006小时30分钟,平均每天5小时29分钟。请注意这时他已经73岁了!一般人别说超过他,即使想达到他的一半都难,要知道他可是没有节假日休息概念的!(一年的法定节假日占了全年的1/3呢,这其实是一个可怕的时间黑洞……)

如果你整天忙忙碌碌,却没有什么成绩,那原因基本上都能归结为“有效工作时间太少”。只是看起来很忙是没用的,工作要有效率和效果,这背后是好的方法和实打实的投入,战略和战术双勤奋。

然而,正如这本书的作者格拉宁所说:

如何能做得更多、更快、更好——如果只用这种观点对待时间统计法,那么得到的好处也只是附带的。这自然也很好,但还不够。关键在于一个人希望从生活中得到什么。

我觉得这本书对于我们普通人最大的价值并不是时间管理技巧,而是启发我们要树立一个远大的人生目标。因为如果没有远大目标,再神奇的时间统计法或者别的什么时间管理方法都是没有多大意义的——你会茫然于为什么要这么辛苦地跟自己较劲,节约下来的时间也只会在别的无聊事上浪费掉。

所谓“远大”,一是“远”,它必须是一个长期的、乃至横跨你一生的目标,是需要你用毕生的时间和精力去不断追求的东西。如果你只有短期目标,你的眼界就会很狭窄,就会缺乏整体规划,最终收获就很有限。二是“大”,完全只为了自己眼前的一点小日子小确幸努力工作是没啥意思的,你得找到一个超越你自身的目的(英文里有个说法:something bigger than yourself)。不一定是要改变世界,但我觉得至少得是个超越了“过日子”的事业

当然,人生目标应该是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情,否则就不可能有长久的动力。股神巴菲特教育他自己的孩子,强调的不是做最赚钱的事,而是做他们内心真正热爱的事。他的大儿子选择了从事农业,小儿子选择了音乐行业,最终都在自己的领域做出了一番成绩。

想要成就一番事业,我们还需要使命感,它让人感受到召唤,点燃激情。当你的事业遇到风险和挫折的时候,使命感会支撑着你坚持下来,不因纠结利益得失而轻易放弃。茨威格说:“一个人生命中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他的人生中途,还年富力强的时候,发现了自己的使命。”我们越早找到自己人生的使命,越早开始为之奋斗,就越有可能度过很好的一生。也许这样的人生是辛苦的,但不会是痛苦的,因为那是我们自己想要的,于是充满快乐。

柳比歇夫26岁独创时间统计法,28岁确立人生目标,56年如一日地抓紧时间,异乎寻常的高质量利用时间,每一天都在逼近目标、享受工作和生活。极度的自律帮助他挖掘出自身巨大的潜力,他的一生生气勃勃,他的精神非常自由。他是幸运的、幸福的。相比之下,我们可能已经三四十岁了还浑浑噩噩,不知道该干啥好、为啥而活。但是“亡羊补牢犹未晚”,晚出发总比永远不出发好。只要怀着一颗终身成长的心,总还是可以抢救一下的,对吧?


禅定时刻

即使不使用时间统计法,也应当深思一下自己的生活正在以及将要怎样度过。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还可以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