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高手学“上游思维” 210128

2021-01-28  本文已影响0人  大丁_初心生活

《这就是软件工程师》编辑团队说了一个有意思的事情:高手都有“上游思维”,软件工程师要想突破职业天花板,必须主动朝着自己的上游跨出一步,去深入追问需求。

作者访谈了四位顶尖的软件工程师(腾讯公司副总裁郄小虎,软件工程师圈子里出了名的“皓叔”,谷歌大脑的首席工程师陈智峰和唯品会联席CTO鲁鹏俊),并问了他们同一个问题:你觉得软件工程师这个职业的核心挑战是什么?四位老师给出的答案不是怎么写出更好的代码,不是怎么掌握更多编程语言等等,而是不约而同地把答案锁定到了四个字上面:追问需求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是因为,任何技术都得匹配需求场景才有意义,搞不清楚需求,相当于在错误的方向上一路狂奔,配上再牛的技术也白搭。所以说,懂得追问需求,才是优秀工程师超出普通人的关键。

别小看追问需求这个动作,软件工程师问着问着就会发现,很多需求方会支支吾吾地说:“先别做了,我再回去想一想。”你看,如果需求不清楚,他们自己都会感觉到不对。其实这样的场景不仅软件工程师会遇到,各行各业的人都避不开。

那具体该怎么追问呢?陈皓老师和郄小虎老师给了三个方法:

第一,追问具体细节,明确模糊不清的问题
很多时候产品经理或客户提出的需求非常模糊,比如“金额大一点的时候,就需要人审批;金额小一点的时候,就不需要人审批”。这时候软件工程师必须追问:什么叫大,什么叫小?3000元叫大吗,还是5000元,10000元?

第二,追问为什么要这么做,了解需求方的初衷
有个人在网上问问题:“如果有个字符串,我想截取最后的三个字符,请问这个方程式怎么写?”然后一堆人说截取三个字符用这个这个方法。一个字符串要截取最后三位,一个看似明确的需求,难道你不好奇他为什么要三位吗?后来有人问起来,这个人才说:“我想要提取文件扩展名。”

你看,要文件扩展名,这才是他想解决的问题。那扩展名不一定是三位啊,它可以是两位,可以是四位,只不过大多数是三位,其实专门有个系统函数是让人获得文件扩展名的。

第三,追问系统背后是什么,要绕过事,看到人
互联网的访客被数据化成了UV,一个个的用户以数字的形式呈现在了我们面前。如果我们只看到数据这一层,看不到数据背后的人,看不到数据背后的消费场景,不能对目标人群进行深入洞察和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我们就很难做出让用户尖叫的产品。

好的软件工程师之所以追问需求,是要参与和服务自己的上一环节,看见人、关注人,只有这样,才能在问题发生之前解决问题。

软件工程是这样,其他行业也一样,能比其他人向上走一步,能看到数据和事情背后的人,能比其他人更懂用户,这往往是高手和一般人的区别。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