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质量人

原创:做一个专业的质量人23

2023-04-13  本文已影响0人  QC大宝哥

第23章 《转战QE工程》

刘红光管理三楼车间的现场品质差不多有一年,品质部做了一些组织结构调整。他被调整到了QE工程部,负责燃油传感器项目。这些产品都是从他所负责的车间里生产出来的,久病成医,对于各种客诉、异常成因都了然于心。

品质工程办公室在一楼,有几个项目组,上面有一个QE副理。

这个副理是湖北人,很精明的样子。刘红光从之前归副总直接管,现在上面又多了一个领导,刚开始有点不适应。但和副总都是在一个办公室,低头不见抬头见,谁管都是要把事情做好。其实,作为项目的负责人,都能够独当一面,不需要领导大事小事操心。

副理之所以能够做这个岗位,主要是在英文能力。至于技术、产品、工艺这些大家都差不多。副理的英文口语就像一个机关枪一样哒哒哒地,口音极不标准,也谈不上语音语调,但就像河南话、四川话都能够被别人听懂,蹩脚的英文作为工作语言与客户交流没有任何问题。他的听力很好,不管哪里的客人讲的英文,他都能听懂,这个能力会秒掉很多人。能够理解客户的意思,再用不地道的口语慢慢表达出来,这就是工作场合的真实需求。但真正能够满足这一点的人真是凤毛麟角。

另外两个副理,比他工龄更长,更懂产品,人际关系更好,但英文不行,所以这个岗位目前只有他能够胜任。作为一级供应商,面对整车厂的审核,以及客诉处理,都需要用到外语。QE部面试的时候,不会英文的就是品质工程师,英文还行的,直接给到高级工程师。

刘红光手下有五个QE,专门负责燃油传感器。从新项目开发,到制造过程异常处理,到客户投诉一条龙全部包下。这样做的好处是,前后不会脱节,但专业度差一点,前期和后期差别还是挺大的。

中间QE部有调整过,AQE专门负责前期,PQE负责客诉和过程,大家各忙各的,别看都在一个大办公室里,但相互沟通不多,导致前后脱节很严重。这倒不是说大家诚心这么做,而是这种制度天然的弊病就是这样。实施了半个月,就又调整为原来的一条龙。

项目前期主要是APQP和PPAP的相关工作,由于厂内自制的零件很多,这些也算做过程的一部分,所以PPAP就展开很多,从成品到零部件都要准备。APQP的统筹工作是技术部,PPAP则是品质部。从收到客户的资料发包,就马上分工到每一个部门和人员,并设定最晚日期。

由于品质部是PPAP的统筹以及与客户的窗口,各个部门文件没审查合格,被客户发现,就会被客户羞辱一番。当然这个亏不能白吃,要把这股寒气传递给项目组内的每一个人。PE是被批判的最多的部门。

技术负责特殊特性清单,PE负责流程图、PFMEA、SOP,品质负责控制计划和SIP。特殊特性的传递总是出问题,三个部门你做你的,他做他的,最后连数量都对不上。

技术部之前因为在图纸上标注特殊特性少了,品质就没有检验,被客户投诉后,责任全部推到了技术部。吃一堑长一智,技术工程师后来一张图纸上标了三十个重要尺寸,你们品质可别怪我了。这样做,技术是省心了,但QE很难做,重要尺寸都是要做Ppk的,光这一项工作量就很大,更不要说能不能达到Ppk的要求还是一个大问题。

几番磨合,博弈下来,大家都熟悉了相互的工作模式,这些都逐渐解决了。

这家工厂很注重培训,舍得花钱。比如DFMEA,这一个找一家培训机构培训三天,待大家消化吸收后,下个月又换一家机构再培训一次。相同的课程都会培训两次。刘红光接受了众多的质量工具的专业培训,比如APQP、PPAP、MSA、SPC、FMEA、POKE YOKA、DOE、项目管理、VDA6.3、VDA6.5等等。

工程师级别的培训是有合同期限的,未满多久时间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刘红光作为主任级别,就不用付费。有课程,他都会去参加,这大大提高了他汽车行业质量管理的水平。

在客户PPAP审核前,大家会把APQP、PPAP资料都打印出来,装订成册,方便客户查阅时,马上就能够找到对应的文件。

客诉方面,刘红光出过几次远门。

客户在内蒙古试车,产品出了故障。刘红光带着技术工程师两人就赶了过去,从北京转机到锡林浩特,再转机到目的地二林浩特。

那时还是夏天,坐在飞奔的汽车上,看到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山头上到处都是风车。天空太阳高照,路边还时不时有未融化的冰雪。

刘红光穿了一条单裤过去的,白天没事,天一黑,冷的刺骨。刮一点风过来,裤子被吹到一边,迎风的一边贴紧了腿部,冻的直打哆嗦。

晚上吃的是火锅,一个蒙古包式的汤锅,热气腾腾。各种牛羊肉很新鲜,看着都垂涎三尺。当地流行的白酒是70多度的闷倒驴,听说劲特别大。因为第一天还要工作,就都忍住,打算回去的时候给领导带一瓶。

客户长途试车就在内蒙漠河这些极寒的地方,以及新疆这些极热的地方,反复往返,检验车辆极端工况下的行车表现。

最终好不容易找到两辆出现问题的大卡车,原来是客户自己没有正确使用导致的问题,很快就解决了。

另一次,刘红光和业务两个人去的山西。这里是一家整车厂,刘红光负责的油箱盖产品出了问题。

刘红光第一次见到这么大规模的整车厂,全部厂房都是一层楼,车辆太重很难上楼。最外面一个几百米长的收货平台,供应商的物料都是免检入库,再上线。看起来是放松要求,实际上,你的产品要是因为质量问题,影响了整车厂的生产,罚款都是一分钟五六千块钱。没有供应商敢将不合格的产品供应商给整车厂。

在大众心里,整车厂应该是技术最先进和全面的,但实际上,真正的技术都在一级供应商这里,车厂的人擅长把所有的零件组合到一起,但对各个核心零件的工作和设计原理,他们并不擅长。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