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家长涉嫌用钱把子女“买入”美国名校,故事的重点在这里

2019-05-14  本文已影响0人  小猫骑虎

前一段时间在海内外媒体被炒得火热的,美国名校入学舞弊案中,又牵出了一个华人家庭,涉案金额更是高达令人瞠目结舌的650万美金。吃瓜群众一片哗然唏嘘,各种媒体,条条质问铿锵有声。

当然,造假罪无可恕,即使事后再怎样粉饰,运动员简历造假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即使不牵扯贿赂,这个污点恐怕也是很难洗白的。

但是在这件纷纷扬扬的事件后面,真的只是道德败坏的问题吗?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如同“辛格”这样的“中间人”是怎样应运而生的呢?

1.

为了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首先来剖析一下如今社会的总体趋势。在欧美,经过几百年的阶级分化,如今社会各阶层的存在已经基本定型。每一类家庭的孩子能够得到怎样的教育,每一类家庭在子女教育的投入上有多大,基本都是在一个范围之内不会相差很远。

不要以为只有中国才有学区房,在欧美国家,你房子的社区就是你社会地位的象征,而好的社区必然是配备名校群的。美国中产以上的家庭,在子女教育和课外活动上的投入上,绝对不会比天朝的父母少,这里我所说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投入,更加是陪伴上的投入,毕竟很多美国中产家庭中父母有一方是专职陪伴孩子、专注孩子教育的。

在这个方面我就不展开说了,很多关于美国名校的调查大家都可以去查来看看,包括美国名校孩子因为承受不了课业压力,陆续自杀的报道,都不是凭空捏造的。

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在阶级固化的社会,孩子要凭借单纯的学业成绩去进入名校提高自己的阶层,是非常非常困难的。在这个问题上,如果大家有疑问,有两本书推荐大家去读,一是马克思巴泽曼的《信息背后的信息》,主要讲述美国入学体制背后的门第与偏见。另一本是罗伯特帕特南的《我们的孩子》,主要讲述美国梦所描述的人人平等,在如今的美国其实是不存在的。

要上藤校,你的家族里如果有藤校的校友,你的家族如果和藤校有过渊源,那么你的录取概率就大大高于那些课业成绩和你差不多甚至优越过你的普通家庭的孩子。即使你们家庭的社会阶层目前是一样的,那也还要追溯你的家族历史。

“辛格”案的客户群,很大程度上说明了这个问题,根据外媒的报道,“辛格”案的涉案家庭多数为美国的明星家庭和海外(以华人为主)的富豪家庭,这些家庭为什么需要“辛格”呢?因为他们通过机缘在财富上跻身了上流社会,但是他们仅仅是富一代。

有钱,但是没有上流社会和学术界的人脉。虽然美帝在很多方面是万恶的,但是司法制度还是相对健全的,不要以为,我有钱了,我去买人脉那么容易。财富只是衡量阶层的一个因素,虽然很重要但肯定不是全部。这个不像在天朝,不能细说,原因你懂的。

于是“辛格”之流便应运而生了,曲线救国,既然你有钱但是没有相应的社会地位,那么就把钱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吧。极致这东西和犯罪有时候也就只隔着一层纱,轻轻一捅就过界了。

客观的说,650万美金涉案家庭的妈妈说的那句话,也有可能是她的真心话,她有可能是被误导了,她只知道花钱能帮助孩子进名校,但是不知道这么花钱是违法的,因为这种在他们眼里的擦边球,在他们家族崛起的路上也许只是很普通的手段而已,此处只可意会不能言传。

2.

那么在如今的中国,情况又是怎么样的呢?相比较起发达国家来说,由于中国的经济仍然有很多空间可以发展,阶层的固化并有那么严重。如果说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些考试制度是相对公平的,那么中国的高考一定是其中之一。

前一段时间,大家都在探讨,在中国“寒门究竟还能不能出贵子”的问题。我的看法是:能!但是这个“贵”必须是纵向比较而不是横向比较的。简单的说,就是你还是可以通过中国的高考制度,脱离现在的阶层,甚至提高好几个阶层的。

用分数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很多人说不公平。在我看来,在没有绝对公平的世界里,分数已经算是很公平的存在了。在天朝这个成绩就是你敲开名校大门唯一的条件,从此你的圈子就完全不一样了。不像在欧美,这个成绩只是占到你敲开名校大门众多条件中的一半(甚至更少)。

所以你说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之下,要父母淡定、不焦虑、给孩子减负,现实吗?有人说,要父母接受孩子的平庸比要他们接受自己的平庸更难,我深以为然。正是因为这样的难,天朝父母才冒着心梗、脑梗的风险;甘愿承受着淑女变泼妇、绅士变流氓的痛苦陪着孩子读书。

很多父母唯一的希望就是有朝一日,自己的孩子能跳出他们的生存圈,去到更高的阶层,享受更好的生活。大概换成一句口号的话应该是:我们没有钱,我们只有命。因为除了考试和培养孩子的专长以外,普通家庭别无选择。

当然中国所谓的“上流社会”阶层除外,不细说,懂的自然懂。不过话说回来,有些空中楼阁终是要倒塌的,一时一地的得意不过是过眼云烟。

3.

那么故事的重点来了,在上流社会和中产家庭的孩子尚且要付出艰辛的努力,甚至家长要通过非法的手段才能达到培养优秀孩子目的的今天。我们普通家庭的父母能做的就是豁出一条命,硬把孩子扶上马吗?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觉得有必要先花点时间了解一下,贫困家庭的孩子和富裕家庭的孩子,最主要的区别在哪里。

还是说说前面提到的《我们的孩子》这本书,作者通过好多年的跟踪调研,发现贫穷家庭由于孩子多或者父母疲于挣取基本的生活需求,通常对于孩子的行为和教育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而富裕家庭的父母,会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注,管束他们的行为,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习惯。

类似的调研BBC也曾经做过,有个纪录片叫《人生七年》,其中有一条线也是追寻早年的家庭情况对孩子成长的影响的。

抛开为什么会贫富分化,为什么穷人的生活如此艰难这样形而上的问题不谈。贫困家庭的孩子和富裕家庭的孩子最大的区别就是习惯和思维方式的养成。 

事实证明在幼年时期,孩子的好习惯不可能是自发形成的,父母的管束和引导是孩子养成好习惯,进而能够自律的基础。而在年幼时被放任的孩子,通常长大后都不太自律,容易沉迷于游戏、赌博、滥药甚至吸毒的恶习;精神上也更容易受到邪教和激进言论的蛊惑。

4.

那么之前问题的答案就来了,我们除了舍命陪孩子以外,更需要做的是什么?那就是父母自己的自律和自我的提升。

当父母自己总是拿着手机刷微信、刷抖音的时候,你怎么能指望孩子排除一切干扰认真学习呢?

当父母工作稳定,家庭稳定的时候,就放弃了自我增值,自我学习,对孩子问你的问题,要么请外援,要么敷衍了事的时候,你怎么能指望你的孩子能着眼现在,放眼未来呢?

拿我自己举个例子给你们听,有很多人不理解我放弃高薪厚职,回归家庭做一个全职妈妈的决定,也有人说我是因为失意自我放逐了。

其实在我做全职妈妈的这两年里,我从来没有停止过学习。有人说父母是这个世界上唯一不需要培训就能上岗的工作。真的吗?如果你不学习,不逼着自己去改变,且不说你是否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即使眼前的小问题也能把你逼死,比如孩子在公众场合撒泼打滚怎么办?

在我的原生家庭,父母的管教就是打骂,所以我的脾气也确实不好。但是我不希望我的女儿重蹈我的覆辙,所以,这两年我的改变是巨大的(和自己比)。而这一切绝对不是什么自我放逐,我挣钱少了,但其实我更优秀了。而我认为,在取舍之间,我的决定是正确的。

作为父母,我们要培养优秀的孩子,就首先要把自己变得更优秀。你自律,你的孩子就自律;你宽容你的孩子就宽容;你有前瞻性思维,你孩子就能放眼未来。

5.

说到这里,很多家长也许又要问了,那么所谓的快乐教育和佛系又怎么说呢?这里只能说说我的理解,也不一定对。

快乐教育实际上就是要让孩子在接受教育的时候有更多的自主权,让孩子参与决定,也承担后果。只能说这个快乐是相对的,相对于孩子毫无选择被逼着去做不想做的事情。

但是一旦做了,除了持之以恒就没有别的捷径了,如果你认为持之以恒的过程是不快乐的,那么是的,他确实有他痛苦的一面。但是反过来说,持之以恒之后的成绩带来的快乐是巨大的,如果你这样理解,那么他也是快乐的。关键在于过程中,作为家长你是如何建立榜样和陪伴孩子的。

那么佛系呢?佛系并不是放任自流,或者溺爱骄纵。佛系的意思是,接受孩子的局限,也接受自己的局限。

比如基因是无法改变的存在,阶层是很难改变的事实。你非要让孩子通过后天的努力去改变基因,或者非要用钱把孩子买进不属于你的阶层。那么随之而来的痛苦就可想而知了。

有人说,如果我不逼一下孩子,不试试,怎么能知道孩子不行呢?那么在逼孩子之前我请你先衡量一下自己的毅力。你以为逼孩子就只是让孩子有压力吗?你的压力会更大,否则也就没有那么多脑梗、心梗的故事了对吗?

在这里再推荐一本书给大家,就是孙生龙的《谁绑架了中国的父母》,这本书是说一个平凡人家的父亲,是如何全职陪伴学音乐的女儿在异乡逐步成长的。在书里,孙爸爸反复强调:要培养一个孩子的天赋,家长要经历常人无法想象的艰辛。孙爸爸还多次不怕得罪朋友和身边的朋友说:“这条路我孙生龙走得通,你们未必走得通。”

在我看来量力而行就是最大的佛系。在孩子教育的问题上更是如此。

说到这里,来一个小小的总结:孩子的优秀一定是依托在父母的优秀上的。而父母的优秀不仅仅是你挣了多少钱,拥有多少资产。更重要的是你是否选择和孩子一起成长。这世间最好的亲子关系就是:我养育了你,你也成就了我!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