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想法婚姻育儿

如何推开婚姻中的“滑动门”

2018-09-17  本文已影响315人  蔚来已来

“我要离婚,我再也不想和这种人一起生活了。”闺蜜向我抱怨。

原来一个月三万也支撑不起一个孩子的暑假的焦虑潮也袭击了闺蜜,尤其是刚开学,更是各种焦虑扑面而来……

她向猪队友感慨:补习班XXX,择校费XXX,别人家暑假还去游学,咱们家的在家猫着,我觉得咱们太穷,真对不起孩子……

本想获得一些鼓励和支持,她的猪队友冷冷回应:你是后悔没找个有钱的老公吧?!

一句话把她噎回去,满腹的委屈变成了愤怒,强压怒火,她幽怨地说了一句:我没有别的意思,你就不能安慰我一下?

我还郁闷呢,谁来安慰我啊!

……

说到这,我已经能想象出两张扭曲变形的脸。

你可能听说过一句话:生活细节,决定婚姻的成败。亲密关系的质量,其实是双方每一次对话、每一次互动积累的结果。

很多直男,有时候就会感到困惑:当对方一句话抛过来的时候,我究竟应该怎么回?有没有一些时刻是特别关键的,我抓住了这些时刻,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美国华盛顿大学心理学教授约翰·戈特曼写了一本书——《爱的博弈》。

按照戈特曼教授的研究,当一方对另外一方发出了信号,这个信号可以是语言,也可以是动作,这是想在对方那里找到理解和支持。如果另外一方采取积极的应对,那么这个时刻就会成为进一步提高婚姻质量的机会,但如果错过了这个时刻,就会埋下亲密关系恶化的“定时炸弹”。

我在一次课堂上给学员做了这样一个情景模拟:我让一位男士上台扮演丈夫,假设他在沙发上看电视,节目里正在上演旅游胜地的美景。我扮演妻子,走过去,盯着屏幕说:“啊,这里真美啊。”

这就是一个夫妻沟通的关键时刻——戈特曼称为“滑动门”。

我问这位“丈夫”:这时,你会怎么回应?这位聪明的男士马上把“滑动门”拉开,说:“是啊,我们有机会一起去那里旅游吧。”

那生活中呢,是不是个个都像这位丈夫这么机智?

台下一位女士说:没错,我老公就肯定会说:“别吵,我在看电视呢。” 这“嗖”的一下,“滑动门”就关上了。

前一种态度是面朝伴侣,后一种态度是背朝伴侣。

这是不是在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幕?

这位妻子当时可能不会说什么。但是,这事就算完了?不可能的。心理学里还有一个“蔡格尼克效应”。

人们对于尚未处理完的事情,比已处理完成的事情印象更加深刻。 这个现象是由蔡格尼克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

蔡格尼克是前苏联的一位心理学家,蔡格尼克让被试去做20件指定的工作,半数工作允许完成,半数工作则中途加以阻止,不予完成。被试共32人。实验结果发现未完成工作的回忆要优于已完成的工作的回忆。

比如在一次非常重要的考试中,你很容易答出的题会很快忘记其内容,而很费劲儿才答出的题或者没有答上来的题,会较长时间不忘。

在婚姻中也一样,伴侣之间争吵并不要紧。如果争吵之后双方能够互相谅解,那么这段争吵很快就会被忘记。

如果冲突没有被解决,就如《头脑特工队》中所演,储藏在我们记忆深处的这段不愉快的记忆会一直挥之不去,在合适的时机一定会浮现出来,会不断地刺激你。

“那到底该怎么办?”那位女士对这个话题很有兴趣:“我经常会微信发一些图片给他看,可他要么是不耐烦,要么一点回应都没有。”

沟通与表达是我们需要学习一辈子的课题。“滑动门”的开启与关闭,永远都不是一个人的事情。

“你发这些图片,你想向他传递什么?你有没有明确地表达过什么?”

“或者你曾经表达过,但现在老夫老妻了,是不是觉得对方应该能明白了呢?”

……这位女士哑然。

我很欣赏的一对夫妻,妻子在独立创业,每天晚上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妻子希望丈夫不要干涉自己的事业,丈夫却很希望能为她做些什么。当丈夫问道:我能做些什么?妻子说:我只要你抱抱我。于是“抱抱”成为他们使用频率最高的语言之一。

说到这,丈夫还不好意思地笑了。

我从心底为他们叫好!

在亲密关系中,我们喜欢分析说理,唯独没有学会讲情。当我们学会更细致地去感知,更明确地去表达,收获的一定是最渴望的东西——幸福。

研究表明:提高幸福感最核心的提升人际关系,尤其是亲密关系。

快乐可以很物质,但幸福感不是。幸福感是建立在与其他人亲密链接的情感基础上的。

如果我们在亲密关系中,用一种利人利己的方式处理情绪,将情绪的能量释放掉,尤其是在关键的滑动门时刻,尽量作出积极反应,那么这个时刻就会成为改善亲密关系的机会。

我喜欢孙燕姿的这首歌:生活像等待创作的黏土,幸福,我要的幸福,在不远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