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呼吸化为空气》读书笔记

2017-05-23  本文已影响0人  二郎会

《当呼吸化为空气》一本从生写到死的书。书中描述的是神经外科医生保罗•卡拉尼什,在他35岁确诊癌症末期后,回顾了他短暂一生,不断探索的生命的意义。从幼年到成年,从文学到医学,从活着到即将死去。坦然真诚,力透纸背。

我们在幼年的理想中开始探索生命的意义,又在与不同的人和事建立联系中,挖掘生命的意义。我们遇到生活的转折,我们成为了父母,我们遇到死亡时,我们都会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有时候我们憧憬未来,有时候我们活在当下。

保罗曾拥有意气风发的学生时代:斯坦福英语文学和人体生物学双学士、剑桥大学科学史与哲学研究硕士、耶鲁大学医学博士、斯坦福神经外科医生,还有数不清的学术奖项和荣耀。而保罗最大的学习动力不是成就感,而是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到底是什么让人类的生命充满意义。保罗意识到,我们所经历的人生的“语言”,比如激情、饥饿与爱,一定通过某种方式,与神经元、消化道和心脏的跳动产生联系,不管这联系多么错综复杂。“生理与精神共存”的思索,让他从信仰文学转而从医。

那些集合了生命、死亡与意义的问题,那些所有人在某个时候都必须要面对的问题,通常发生在医院里。生理、道德、生命、死亡,这些原本各自为阵的绳索,在保罗的从医期间开始交织融合。保罗开始了与病人的盟誓,陪伴他们度过人生中的艰难时刻,不是治疗和挽救,而是引领和陪伴,帮他们理解疾病的意义,共同走过接下来的路。

正当他被生死的意义和肩负的责任直面和拷打时,他自己也开始接近自己的死亡。他和最普通的病人一样,在得知自己肺癌晚期时,他同样经历了“否认、愤怒、讨价还价、消沉、接受”的过程,只不过是倒序。他无法舍弃神经外科手术台,他打起精神抵抗着身体的疼痛和疲惫,再一次主刀了一场场艰难的手术。他从一个无神论者,开始思索科学对于人生的无意义感,“如果你认为上帝在科学中无立足之地,那么你就几乎一定会认为人生的意义在科学中也无法容身。因此,生命本身也毫无意义。……人类生命本身就是独特的,主观的,无法预测的。科学提供了最有用的方法,但科学无法用来解释人类生命中最为核心的希望、恐惧、爱、恨、美、妒忌、荣誉、软弱、奋斗、痛苦和美德。……我们每个人最终能看到的,都只不过是生命的局部。”

他和妻子露西觉得,生活绝不是要一味地躲避痛苦。达尔文和尼采有个一致的观点,生物体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奋斗求生。于是他们决定要一个孩子。这个女孩在保罗去世前八个月时诞生,名叫卡迪。而在保罗最后的日子里,“身为父亲这个角色所带来的生命意义,似乎远胜于其他所有总和。”

保罗在生命的最后,决定完成可以出版的文字来记录自己生命的意义,也是对于文学的热爱和致敬。时刻与时间赛跑,但最后病情急速恶化,保罗没有完成这本书,但在他最后一段的文字里,满篇都是对于女儿的爱和希望。

“我准备好了。”保罗准备好了撤离呼吸辅助设备,准备好注射吗啡,准备好去世了,他的妻子在这本书的后记里写道。“直面绝症的方法之一,就是深爱——袒露自己的脆弱,满怀善良、慷慨与感恩。”

保罗在奋笔疾书的过程中,找到了人生的意义。他在书中写道,“你永远无法到达完美的境地,但通过不懈地努力奋斗和追求,你能看到那无限接近完美的渐进曲线。”

这本书让我久久沉思,让我重新思考自己人生的意义和我生命中深刻连结的关系,希望此时的厚重感会永远铭记在我的心里。感谢保罗。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