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社会的悲哀还是良心?
随着近日拼多多敲钟上市,新晋80后百亿大亨被放在聚光灯下被评论,日渐关闭的互联网红利前,拼多多的商业模式、成功之道更是被人们热议。不过,在人们放大镜的检索下,人们仿佛发现了一片被遗失的世界。揭开一角,人们陌生茫然。但人们依旧大放厥词,用自己熟知的价值观来批判与自己毫无交集的平行世界下的生意经。“何不食肉糜?”一句句质问声中唱衰着社会的悲哀。的确,社会的一大悲哀又何尝不是:不同阶层的人将不再理解。
当初淘宝出来的时候,其物美价廉使我(们)争相转移到线上消费。在爆款间挑选的我并不在乎其品质如何,毕竟,花地摊货的钱买门店货,已经极大地提升了我的生活幸福感。然而随着消费升级的这股热潮,淘宝的去爆款化,网店的精品化,价格也是水涨船高。线上消费的价格红利已经消失。其“广大”中产们携带着新消费理念,情怀满满地升级自己的精致生活。而湮没在主流声音中的中下层们,只是觉得生活越加艰难。
很多人或从道德或从商业角度对“拼多多”平台进行抨击,然而即使没有拼多多的出现,还会有“拼多少”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天猫京东的用户群体随着消费升级逐渐上移,拼多多趁此良机错位竞争,完成从无到有的消费升级,在中下层站位脚跟。正如人们调侃的那样,“我都在拼多多上买东西了,还在乎其是否山寨(质量)”。在没有拼多多几百一台的大屏电视智能手机时,有些人可能依旧停留在黑白电视功能机的时代;在没有拼多多十几元的临过期生活必需品套装时,有些人可能依旧原价在乡村小卖部里买“永不过期”的柴米油盐酱茶醋;
拼多多,大家口中的山寨假货的聚集之地,鼓励全民假冒伪劣,天生孽根带着原罪。对不起,让你们看到了屌丝们的这般狼狈样。什么消费降级,中国制造的倒退,它只不过是社会的照妖镜。是的,它是为这个社会的“妖”服务的。有人会诧异,社会中竟然还有这种消费方式,还有如此低劣的制造在泛滥。然而,在以前,都是这么消费,都是这样粗制滥造。只不过我们发展了,社会欣欣向荣了,于是以为社会所有人员都同步前进了。然而,中国人没那么富,人们只是习惯盯着比自己富的人。改革开放后,越富的人们走得越快了,社会阶层被逐渐拉拽分离。这种消费方式与制造模式被淘汰,淡出主流声音。然而,金字塔底座的人,怎么挣扎也追赶不上,只能深陷在旧时代。
总的来说,拼多多的存在本身便是合理必要且正面的。当然,它还有如此多的地方可以做得更好。我希望网上就拼多多的评论,其最终导向是改善它,而不是一昧否认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