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为什么没有购物车?面试中常会这样问
拼多多2021年活跃用户数达8.69亿,同比增10%。所以你大面上也是拼多多的用户了,不管是他刚开始的拼团模式还是后面出现的0元砍价、百亿补贴都圈了无数粉。
但你发现没有,拼多多没有电商业务中经典的购物车。有想过这是为什么吗?
01
从解题思路上来讲,拼多多得出这样结论的思考方向不外乎就是下面3个角度
1.用户人群是怎样的,他们的使用习惯是否需要购物车?
2.拼团的业务模型上是否需要?
3.购物车能解决问题?是否能帮助提升业务GMV?
而我们明确没有购物车后按照这个思路反推就好了,毕竟我们是先有结果再去想问题,会简单太多
02
拼多多是从3、4线城市的中年人群开始起家的,70后居多。以足够低的价格去撬动市场,做的其实是当年淘宝没有继续做下去的事情。虽有大量低劣的产品涌入,但架不住价格足够有吸引力。
这里面有两个数据值得注意一下:
拼多多用户学历对标淘宝、京东(传统电商类)偏低。
低学历(高中以下)比淘宝、京东多12.2%
高学历(本科以上)比淘宝、京东少13.5%
13.7%的用户来自以线下购物为主的人群,这些人群中,包括从未网购过的人。
数据来源:企鹅智库(2018年数据)
这样的受众群体有一个特点就是互联网水平普遍偏低,智能手机的使用能力偏弱,很多人从来就没有在网上进行过购物。那么在使用上就需要降低他们的操作成本,减少购物流程中的分支。
假设拼多多设置了“购物车”,购物流程就会出现这种情况:用户在选定商品后,需要前往购物车页面,然后完成商品结算。这对于他们的用户群体来说,存在操作成本和使用障碍了。
03
拼多多的业务模式自始自终围绕着拼团这件事情,什么是拼团?是你和其他用户一起购买商品的话可以比你自己单独买价格更低。
从用户心理上,看到个合适的商品你希望的是现在立马有人能跟你一起完成拼团的流程,去省下单独购买的金额。而不是等待其他人来和你一起拼,所以页面上“去拼单”的使用频次是不是比底部的“发起拼单”更多呢?

其次拼多多整个平台都是单品运营思维,目标是做单品的爆款,所有平台活动,补贴都是补贴到单个商品上,不会出现类似淘宝的满200-30这种跨店铺优惠券。
所以拼多多并不希望用户在多个店里进行加购商品后一起下单付款。
他们希望是用户在更短的决策链路,因为拼团的低价,因为朋友的推荐,立马下单,不要想怎么去凑单买别的东西。
04
购物车解决的用户需求是什么?
是帮助用户在平台上挑选了各种各样商品后一起去下单。所以平台电商就需要有更多的关联推荐,猜你喜欢。让你先把商品一起加入购物车。这个和拼团的思路是冲突的。
购物车是单人购买行为,挑商品、选商品,下单购物。
拼团是多人同时购物行为,一起团购某一款商品。在这款商品上大家的喜好是一致的,但不代表你们在另一款商品上会一起团购。
除了购物车本身正经的能力以外,用户在真正使用购物车的时候又有什么骚操作呢?
你是不是会有很多商品一直放在购物车中,直至后面这个商品下架了、失效了?
额外功能一:购物车承担了收藏夹的作用
当你准备购买一条裙子的时候,你是不是会把不同款式的裙子都加入到购物车,然后进行对比呢?同款商品对比价格,不同商品对比效果。
额外功能二:购物车方便了用户进行商品对比
而这两个能力对于拼多多来说都是负面能力。
一、收藏夹会让从原来有购物需求的产品变成沉没商品,丢失GMV
二、对比商品将延长用户购物决策的链路,丢失GMV
所以不得不说,在拼团的业务场景下去掉购物车是一个极佳的决定。
我是宁叔,今天是保持日更的第 26/30天。
如果有收获,欢迎关注、点赞、分享,一键三连
感谢你的慷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