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有所悟

2023-08-08  本文已影响0人  han满天星

今天阅读陈大伟老师的《观课议课与教师成长》中的《课堂观察的变革》,了解到了课堂观察的变化。

1 从批评走向建设。要少做评判,多做研究和展望,要面向未来,而不是评判过去。

2 从旁观者走向助教。观课议课者参与介入的方式就是成为授课教师的助教,指导和帮助身边的学生更积极,更有质量的学习。

3 从统一标准走向权变意识。从教室的际情况出发,立足于他们的条件和潜能,观察和研究如何给他们提供他们“跳一跳”便能摘到“桃子”。只有教师在参与的过程中感受到关怀,获了成长,课堂观察才能成为观课议课者能够参与,乐于参与的研讨活动。

4 从要素观察走向情境观察。课堂观察不能只是侧重于课堂要素进行条分缕析的对象观察,而应是基于实际情境、实践情况进行关系观察、整体观察。因为教育真理具有这样的静脉特征,所以观课议课者要在当下的师生关系中观察,在当下学的历史和未来发展的脉络中观察。并且,观课议课者要对观察到的课堂现象有充分的体察和分析,在交流讨论时要基于情境,基于教育实践,基于关系的整体性。

今天读这一部分内容,为前两年自己在课堂观察方面的做法感到羞愧。前几年读的是崔允漷的观课议课的相关书籍,现在看来,是一知半解,然后依据理解制作观课量表,依据量表进行观课议课。观课量表是依据课堂要素制定的,所以通过量表观察到的更多的是课堂的缺陷。在议课的时候,课堂优点评价较少,更多的是对课堂的批评,上课者的心情可想而知。当时也觉得这样做不够恰当,但是结合自己的理解和自己制作的量表,观察到的情况的确更多的是课堂问题,对于这些课堂问题,在议课的时候只是提出批评,并没有太多合理化的建议,即使有,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考虑,不一定符合授课者的课堂习惯,未必合适。今天读完这段话,对课堂观察有了新的理解,对观察后的议课也有了新的方向,希望这本书带给自己更多的观课议课方面的帮助。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