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诞行为学》-诱饵效应
在做生活中的各种决策时,我们总是以为自己正在做出明智的、理性的选择。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这本书的英文标题直译为-可预测的非理性,作者说非理性是人类的本能,是主宰人类行为和决策的隐性力量。但是这些非理性的行为既不是随机的,也不是毫无意义的。它们是有系统的、可预测的。
来先看一个订阅《经济学人》杂志的例子:
例正因为有一项不划算的单独印刷版这个诱饵在,使印刷加电子版套餐的订阅人数增加。人脑思维是有天然束缚的:总是靠观察周围的事物以确定彼此关系。这不仅体现在有形物体,对无形物体,如度假和教育选择时也是这样。
底层逻辑可以看下图来理解:
诱饵效应左图两种属性上A和B各有优势,我们很难做出选择;但右图引入-A(诱饵),建构出与A的一种简单、直观的比较关系,由此A看起来不仅相对于-A较优,相对于B也是如此。结果是把-A加进来之后,虽然没人选择它,但是它会使人们更可能最终选择B。这就是诱饵效应。
一个年轻人计划在三年里赚十万元,三年的时间他赚了三十万,但他仍然感到不快乐,只是因为身边的朋友赚了三十一万。相对论既能帮助我们再生活中做各种决定,也能让我们痛苦无比。因为当我们把自己生活中的运气与别人相比时,就产生了嫉妒和羡慕。
那要如何打破这种相对论的怪圈呢?把眼界放宽!
作者举了个例子,如果你想买一根钢笔,第一家店里卖25美元,而你知道距离15分钟车程的另一家店卖18美元,很多人宁愿跑远路节省这7美元;如果你想买一件衣服,第一家店标价455美元,距离15分钟车程的另一家店卖448美元,多数人说他们不会多跑路去买衣服。那你的15分钟到底值不值7美元呢?在这类情况下,你应该考虑的唯一问题是:多花的15分钟,是不是值得你省下的7美元。至于这笔钱是从10美元里还是从10000美元里省下的,与此无关。
像这样拓宽视野不太容易,因为凭相对因素做决定是我们自然的思考方式。我们能控制得了自己吗?希望以后碰到这样的选择自己可以多思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