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名来历:香河城关四街(一)
2024-06-22 本文已影响0人
墨客202210zds
![](https://img.haomeiwen.com/i28589278/a8a408aa2723dbeb.jpg)
城关四街即东南街、东北街、西南街、西北街,与香河来历相同。(版本1)
说到香河,人们自然会联想到那古老而神奇的“水域荷香”的传说。公元938年,即辽太宗会同元年于此建县时名曰“淑阳”。不久,辽掌握实权的辽萧太后沿运粮河南巡时,为这里传至域外的浓郁荷香所吸引,兴致勃勃地前来观赏,并高兴地赐县名为“香河”。明代曾有人专门写诗盛赞这里的“水域荷香”:“红莲五月春如绣,飒飒香风携蒲袖。人来人去岁屡迁,花开花落沼依旧……。”
历史赋予“香河”不单是静谧与美好,它那遍布东西南北中的一系列地名中也饱含着刀光剑影的“洗礼”和社会动荡的足迹。在东部,东汉著名的渔阳太守张堪曾在那里一面御敌,一面屯田,留下了渠口、渔阳院、东西梨园等遗迹;石虎更是隋代北平王罗义的埋骨之地,也是其子名将罗成的罹难之所。在西部,唐太宗李世民东征避难之地,被他赐名“安平”,并下旨修建了大安寺,这毁于文革时期的千年古寺,如今在第一城内得到了重建。在北部,唐将薛仁贵射箭降落之地,后来成为箭杆河名称的来源。在南部,宋代大刀王怀女抗辽庆功之地,至今仍称为庆功台。元代,这里实行了严酷的领户分封制,有鞑子千户、副千户雄恃县境南北,至今留下的城南头百户至十百户十个村庄,城北头百户至九百户九个村庄,就是这里种族歧视,户户被监视、人人被钳制的历史见证。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位于县域中心的香河县城,更是与那明朝永乐皇帝朱棣的帝王基业息息相关。因朱棣为燕王时曾在此城长住并要在此建都,使得香河这座平凡小城在明代时成为举足轻重、文武百官不敢小视的重要城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