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童年
或许是厌倦了枯燥乏味粘贴复制的生活,也可能是离别故土太久的缘故,脑海中时不时涌现着童年时爱吃的食物,清澈的小溪,自由自在的鱼,青山绿水,朝阳晚霞等等。双节一放假便早早收拾好行囊,马不停蹄的踏上归途,以前开车6个小时的车程,最终花了20个小时。
当天早上6点出发,计划赶上中秋晚饭,但回到时已至深夜,城里喝了碗家乡牛骨煲的热腾的牛筋丸汤,吃了碗剔透的“老鼠粄”。汤很不错,三两下喝完后还问老板多要了一碗,甚是满足,但"老鼠粄"不知是老板太年轻的原因,已没有了当初的味道。回至家中已深夜两点,月亮正好挂在窗的外头,那晚似乎也没做啥梦,一觉醒来已是次日的7点,早早的起床洗漱去了村里老家。
家四周一层一层的梯田也早已荒废多年,昔日赤脚戏耍的田野早已消失,替代它的是各种灌木和野草。眼前一片片的禁闭着的老宅见证着昔日的辉煌,一切是那么的宁静。若不是耳边传来一阵阵鸟叫虫鸣,你会误以为眼前仅是一幅画,但就是这种宁静你会忍不住闭上眼睛仔细聆听,多呼吸上几口这熟悉而陌生的空气。山的那头爷爷奶奶便沉睡在那,而这头遍是外公的家了。老人家在周边种满了水果,和上次回来的场景大致一样,如今果实挂满了枝头,只不过这次成熟的品种不一样。浅黄的盘大柚子快折断了枝条,红灯笼般的柿子也煞是好看,只是老人家早已无力采摘,引来一群鸟儿啼唱。低矮的橙子树下也挂满了硕大的青色果实,摘了一颗尝尝,挺青的果实但味道着实清甜。老人家说果子早已成熟,只不过吃果子的人不在家而已,旁边的龙眼树梢上挂着的干枯的龙眼干也在微微中摇曳着。
再次日便是家乡逢七的赶集日,我也起了个早,去街上寻找记忆中的特色小吃,一种白色的粿。抵达时老人家的摊位前已有几人,轮到我时只剩最后一小块而已,中途还出了小插曲,老人家不用微信,好在旁边热心的包子铺老板给我换了现金。老人家的手艺还在,味道还是童年的味道,粿Q弹爽滑,沾点酱油特好吃。另一个摊位的糯米糍老板稍显年轻,做出来的味道不及我爷爷奶奶做的好吃。
"老鼠粄"不再美味,糯米糍不再软糯香甜,清澈的小溪也日渐干涸。但,牛筋丸汤依旧好喝,"粿"依旧Q弹爽滑,这枝头那个枝头依旧挂满了果实。和以前貌似一样,又貌似不一样。
直至今天才发现,或许我们怀念童年一切的美好,仅仅只是那个年纪特有的无忧无虑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