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还没大学毕业,就把自己废了
我们总以为高考就是苦难的结束和中止,殊不知,大学才是人生的刚刚开始。
01
前几天的一个晚上,我给小鹏打了一通电话。寒暄几句过后,我们聊起了各自的近况。突然间,小鹏说他最近在大学里,觉得很孤独。
小鹏感到孤独不是他性格孤僻,也不是身边没有朋友。这份突如其来的孤独感,是来自于他周围没有志同道合和一起奋进的朋友。
小鹏在高三的时候,复读了一年。在同班同学都奔往各自的大学,并享受美好的大学时光时,他选择了一条常人都很畏惧和不敢想象的路。在复读的这一年期间,他静下心来开始思考,思考以后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过什么样的生活。
终于,沉淀一年的他,在上大学前就选到了自己喜欢的专业,并规划了大学那几年的生活。于是,在踏进大学校门的那一刻起,他就开始行动和努力了。
他开始攻专业,泡图书馆,学英语,做运动。除此之外,他还管理着自己的班级,并带领着一个MMA综合格斗协会。总之,牛逼的不要不要的。
迷茫好像一直是大学生的常态,但我从小鹏身上几乎从来看不到这一点。可是,小鹏最近却说,有些心累,有些迷茫了。
我感到很诧异,于是问他原因。小鹏说他除了和我们见面和通电话时,能各自激励并交换正能量,但在他身边的,大多数都是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不知道自己要干嘛的人。
小鹏的语气里带着一丝惋惜,也有一些无奈。我能理解他的处境和想要表达的意思。其实小鹏想说的是:
他们才刚上大学,就把自己给荒废了。
02
“上大学你就解放了”、“上大学你就可以自由了”、“上大学你就可以放松的去玩了”,这些错误的言论和思想时常被一些中学老师和家长们所传播,可能他们是想激励学生和自己的孩子去努力学习,对战高考。
可是,这些激励的言语似乎并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不仅如此,这些言语和思想还潜移默化地植入到学生们的脑海中。结果就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很多大学生偷懒的理由。
我们总以为高考就是苦难的结束和中止,殊不知,大学才是人生的刚刚开始。
高中学的知识再怎么扎实,也不能成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更不能解决未来的温饱和生存问题。
高中时思想再怎么开阔,也只是围绕在数学大题怎么解,文综怎么背,作文标题怎么取的范畴。我们并没有丰富的空间和足够的时间去思考我们到底喜欢什么、想从事什么样的职业、成为什么样的人、过什么样的生活。
经常有人说,大学太迷茫了,真不知道自己要干嘛。
社团、兼职、英语、音乐、舞蹈、创作、设计、软件、体育、组织……太多了,根本数不清。发散思维、打开眼界、开拓视野,这些都是大学带给我们的礼物和彩蛋。可有些人想了那么多,却从来不肯关掉电脑,走出宿舍。
其实就是活生生的自我打脸,明明都知道解决方案了,却懒得去实践,结果一直恶性循环,自己困住自己。
所以,别再用“懒癌晚期,没得治了”、“听了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之类的说辞来掩饰自己的懒惰了。
这些,都是借口。
03
在大学还有一类人,也是最可悲的一类人,他们不屑于自我成长和提高,也从不思考自己喜欢什么、以后要做什么、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他们拼命地打着游戏,理所当然地花着父母的钱,却说活在当下,一切安好。
小鹏的宿友就是这一类人,他们每天除了吃饭和睡觉,其他时间几乎都是雷打不动地坐在那里玩游戏。
他们的话题除了聊游戏就是“好无聊啊,如何找乐子”之类的。小鹏也曾和他们聊过以后想干嘛,想从事什么职业之类的话题,但他们几乎都是摇摇头说:“不知道啊。”
慢慢的,小鹏只一心一意地做好自己的事情,不问也不理了。但是,这股强大的负能量已经充满了整个宿舍,小鹏越来越不喜欢呆在宿舍里了。
和小鹏通完电话后,我终于能明白他那种孤独感和落差感了。周围的人过的那么潇洒和舒适,自己却累的和狗一样,难免有时会出现一些落差感。
我记得有一次,小鹏突然说,想去体验一天那样的日子,来感受一下宿友他们的生活。但是后来还不到半天,他就受不了了。
他说:“我受不了什么都不做的生活,我感觉罪恶感充满了全身。虽然有时候真的很累,但我就是想要变得优秀,这是我自己选择的路,不曾后悔。”
我真的挺庆幸有这么一个朋友,让我在前行的路上不再那么孤单。
小鹏收拾收拾心情,继续上路了。我知道,就算宿友再怎么迷茫和堕落,也影响不了他追寻自己想要的生活了。而就算小鹏再怎么上进,也改变不了宿友迷茫的现状,因为他们没有任何觉悟,也不想离开自己的舒适圈。
得过且过的大学生活表面看上去非常安全和舒适,但实际上却非常危险。这种“舒适”的生活已经抹杀了大学生吃苦耐劳、独立思考和承担责任的能力。
这辈子,不说为国家和社会做点什么,总得要为自己做点什么吧。不管是追求财富和健康,还是声望与地位。这些都不是游戏和点卡能换来的,也不是煲剧和刷微博能换来的。真的能换取的筹码,就是那颗想变好的决心和十年如一日的努力。
一个得过且过,并且不肯付出的人,是没办法追寻到自己想要的事物和生活的。
所以,亲爱的大学生们,别还没大学毕业,就把自己废了。
亮儿原创文章,欢迎转发给你的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微信公众号转载请通过简信联系作者本人获得授权,谢谢你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