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羡慕我的头发,我嫉妒你的文化
当我们说起欧美美女的时候,会立刻想到金发碧眼的女性形象,像霉霉和斯嘉丽那种;谈到亚洲美女,留着黑长直也一度被认为是气质美女的标配。头发一直以来都是评判女性外貌的一项重要指标。然而,对于大多非洲女性,头发却成了一件麻烦事。
她们的发质不像我们一样直直的,可以长很长,而是带有一些小卷,细细的,很难长很长,有点像是被火轻微烤过一样,也不会乖乖的趴着,而是向各个方向乱窜。
所以非洲姑娘们为了日常好打理,一般都会把头发编起来,借此来驯服自己的头发,让它们一缕缕的温顺起来,老老实实的排在头上。尤其是对于在校的女学生,学校更是有严格的规定,必须要把头发编起来。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虽然发质不好,也阻挡不了非洲女性对发型的追求,先天不足,那便后天来补,于是乎便催生了假发这一行业。她们买假发就像国内女生买衣服一样,各种款式、颜色、尺寸、材质的假发随处可见。
正因如此,我也便有了很多有趣的经历。走在外面,经常会有人对我的头发很好奇,因为当地男性一般都是很短的头发或者直接剃光,而我留着中长发,就会特别显眼。每每出去,经常会被各种目光扫描,可能是因为外国人,但我相信我的头发会是最吸引眼球的地方。因为有过太多次这样的的遭遇:Madam 好奇地看着我,逐渐走近,然后问:“你的头发是真的吗”,得到肯定的回答后做出惊讶的表情,再试探性的问一下:“我可以摸一下你的头发吗”,得到允许后做出惊喜的表情,然后边摸边惊叹,最后要问一句:“可以把你的头发送给我吗?”
来到非洲,被要过钱,被要过包,被要过鞋,从没想到还会被要头发,而且频率还蛮高。尤其是我蓄了长发之后,回头率和头发询盘率就更上一层楼了。我曾经一度还想要留长发尝试非洲脏辫,但是朋友告诉我流那种发型的一般都是无业游民之类的,劝我不要尝试,我便放弃了。
非洲女性大多喜爱拍照,但倘若没有戴假发她们是绝不会拍照的。戴上了假发有时真的会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因为换发型而没有认出熟人的事情就经常发生在我身上。
据说在很久以前非洲人就已经有编发的传统了,之后发型甚至发展成了一种部落符号。在YouTube上有几个关于各个地区服装和发型的百年变迁的视频一度十分火爆,这些视频展示了人们随着时间变迁对时尚的不同追求。其中有一个视频是关于非洲发型的变迁,但看完之后发现视频中展示的完全是欧美视角下的非洲发型,换而言之,是在欧美的非裔群体在欧美文化影响下的时尚追求,并不是真正非洲人的表现。如今在全球化的影响下,非洲的发艺文化多多少少也受到了来自其他文化审美的影响,但是欣慰的是她们并没有完全被同化,而是在保留自己传统的基础上让自己的文化更具有多样性。
现在随着说唱热度的提高,"脏辫"也逐渐进入大众视野,国内也延续了这一趋势,非洲文化大有步入全球舞台的架势。
这样想来,我便反而觉得有些自卑了。就头发的角度而言,非洲人民可以说是变被动为主动了,虽然自己的发质有先天劣势,但是却因此衍生出了自己独特的发艺文化。可我们呢?我们长着让别人羡慕的头发,到却没有发展出属于自己的文化符号。
记得当初在国内每每去发廊理发,看他们的造型小册子,上面基本都是一张张欧美面孔,好不容易有些黄皮肤的面孔还大多是日韩明星。
在这里,我留长发的时候,很多人把我认作日本人,留中长发很多人又把我当成韩国人,好像只有推成小平头的时候才会有人先问我是不是中国人。
纵观历史,中国人的发型可谓和政治息息相关了。清代以前,"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无论男女,一律都是留长发的,男士多为束发,女性发型样式则更多一些,之后便是"留发不留人",男士全改为剃掉前半留起辫子,辛亥革命后,民主自由深入人心,人们纷纷割掉了辫子,甚至女性也留起了齐耳短发。到如今,没有了各方面的限制,我们却不知道属于自己的是什么了。于是一会儿日系风,一会儿韩式风,一会儿欧美风,总之任尔东西南北风。我们成了低压中心,一直吸纳周围各种风尚流。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人们总要有自己的范式才足够有趣。在这一点上,我是佩服非洲人民的,他们由衷地热爱自己的传统的东西,并且对自己的文化有足够自信。
下次有人对我说:"嘿,你的头发真好看。",我会微笑着回她:"嘿,你的头发真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