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敬华:老师心容无尽江山
为纪念我市已故著名山水画家梁天柱诞辰100周年,“墨韵传香——纪念梁天柱诞辰百年师生展暨精品画集首发式”将于12月3日在青岛旭峰美术馆举行。此次展览将展出梁天柱的学生王善杰、郭大伟、宋本全、王君、周委、李敬华,以及梁天柱先生的后代及家人梁凌娟、梁浩、梁静、梁平的绘画佳作,梁天柱先生的遗作也将同场展出。此外,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出版发行的大型画册《梁天柱诞辰百年精编作品集》的首发式也将同时启幕。画集收录了梁天柱150余幅不同艺术创作时期极具代表性的精品佳作,展现了梁天柱的个人艺术创作历程和他在绘画艺术领域里的深厚底蕴和执着的艺术追求。
王善杰、郭大伟、宋本全、王君、周委、李敬华及梁天柱先生的后代跟随先生学画多年,不仅汲取了梁老丰富的艺术营养,更多的是从梁老的言传身教中学到了人品即画品。天柱先生在艺术上具有远见卓识,他爱护人才、支持学生的创新探索,在艺术上没有门户之见,主张兼容并蓄,博采众长。此次参展的画家虽然师出同门,艺术面貌却是风格迥异、各具特色,充分体现了天柱先生不拘“门派”、不循“旧俗”,自由创新的教学理念。
《老师心容无尽江山》
作者:李敬华
梁天柱关门弟子 李敬华今年是我的老师梁天柱先生的百年诞辰。
一晃老师离我们而去也有十几年了,每每在我的脑海里呈现出老师的映像,总是他在耄耋之年,身着手织大红色毛衣外套暗纹坎肩,精神矍铄,一丝不苟的后梳发丝和那可以感染所有人的灿烂笑容……
在我的印象中,从未见过老师愁眉沮丧的时候。偶有忆起早年生活的不易,老师也是娓娓道来,没有一丝的艾怨。那时老师画画只能在给病人诊病的空当儿,偷偷地在处方签上勾勒涂画;师母出门如果发现大街上有空白的干净纸片儿,都会捡回来给老师用。
平日里,时有听到出自那些专业美术机构所谓专业画家之口背后议论老师的言辞,说老师不懂画、不会画,但老师就好像从来不曾知晓一样,从没有为此怒形于色,怨诉诸于口,他只是每日笔耕不辍,如学生完成日课一般;直至老师后来名震京城,享誉大江南北,依旧如此。
老师是在六十岁退休以后,才有了时间的支配权。这期间曾六下江南,还独自一人北上甘肃敦煌莫高窟。说起这次北上的经历,老师总是兴奋中带有自豪。一是他在莫高窟与时任敦煌研究院院长的我国现代著名油画家常书鸿先生意外相识,常书鸿先生面对这位不畏艰辛的长者,感动不已,特别指派最好的讲解员全程陪同讲解,并嘱咐一定要将所有能够开放的洞窟全部为老师打开;二是老师自敦煌归来,画风陡变,完全摆脱了曾经参悟数十年的黄氏(宾虹)山水图式。老师的山水世界,已经没有了写实的层峦叠嶂,清泉石桥,茅屋高士。但依然是顶天立地的宋元全景式构图,线与色已然幻化为波涛的涌动,给人一种山耶海耶般的视觉冲击。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终于明白,老师的心里头容下的是无尽的江山。
以此纪念我的老师梁天柱先生
丙申小雪於清风堂 李敬华
李敬华作品:《禅荷》87×55cm(2008宣纸) 大虚系列-东崂观雨 66×55cm(2015宣纸) 崂山写生66×66cm(2015宣纸) 生之迹56×45cm(2011综合材料) 自画像 30×21(2011矿物)李敬华
李敬华,男,1961年生人。
出生于福建南坪,祖籍河南省开封市。
现任职于青岛市博物馆研究部专职画家。
任《中国艺术家杂志社》副主编。
任山东省文博书画研究会理事。
1998就读于浙江美术学院国画系山水专业高级研修班。
2001年由“山东大地美术沙龙”主办“李敬华江南水墨写生展”,作品两幅为其永久收藏。
2001年作品《荷》收入《华夏风采书画名家精品集》。
2002年荣获“青岛市青年美术十佳”称号。
2010年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岩彩画高级研究员班。
2011年《敦煌系列》作品两幅,为中国美术学院永久收藏。
2011年《卧莲听雨》入选全国第六届岩彩画作品展。
2011年《卧莲听雨》入选由中国美术学院编撰并出版的大型文献《中国岩彩画二十年发展论坛》。
2011年《卧莲听雨》(矿物)为山西国贸集团永久收藏。
2013年《山水清音》获山东省文博书画大赛一等奖。
2015年《敦煌系列》在“思路 • 丝路2015克孜尔石窟壁画国际研讨会暨千年叙述中国岩彩绘画作品文献展”荣获特邀参展。
旭峰美术馆地址:青岛市市北区上清路16号中联U谷产业园南区7B-102号
旭峰美术馆开馆时间:9:00-17:00
周二~周日:全天免费开放
(周一闭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