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暴力》

2017-11-16  本文已影响0人  zyyanran

写于2016年12月25日。

如果生活在一百年后,达芬奇注定与捍卫基督教信仰的罗马宗教裁判发生冲突,他曾被指控为违抗教会的异教徒,不仅要面对众人对他所提出的颠覆性科学论点的质疑和嘲讽,还要面对关于他是同性恋的流言蜚语。他害怕自己的科学发现被公之于众,这在当时的环境里是危险的,他的笔记是镜像字,少有人破译,于是他将自己的成就藏了起来。若在当时,大家能够理解并接受他的观点,那么世界的发展将会提前至少一百年。

而今,舆论同样是可怕的,它藏在网络世界里,无孔不入。

早前我因好奇加过一名网友,她在各个网络角落里无端攻击他人黑明星无脑喷。我也曾试探性地问过她原因,她一副站在道德制高点地角度去评论一个人和一件事,然后告诉你:“社会险恶,行走江湖不方便透露太多。你没听说过一种人叫黑粉吗?”后来当我当我知道她才小学毕业之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现在小孩太可怕了。

每个人都可能成为网络暴力的参与者,尽管自己不认同自己就是所谓的喷子,但是网络的自由言论权还是得到了大大的发展,任何新闻下面微博下面你都可以发言,或是鼓励或是吐槽或是谩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这种想法在别人眼里或许是正确的或许是错误的,总之稍有不慎就会引发一场较量,也会有素质低者满口脏话。网络暴力嘛,好处就是不会伤筋动骨,坏处就是真气人。

既然不是众所认同违背道德的事情,人们共处在这个世界上不容易,为什么人与人之间就不能相互宽容一点呢?

作为我个人来说,之前偶尔看新闻刷头条时瞄两眼底下的评论,渐渐地我就不会看了,也有恶俗的语言也有各大批评家上演一场辩论赛。后来也卸载了微博,我既不关心明星等的娱乐八卦也懒得看各种评论搅了心情。我自己本身不太关注娱乐圈的事儿,既然不是一个圈子就没有必要去评论一个人的好坏,关心其感情生活等八卦隐私,若是一个演员我就看看他的影视作品;若是一个歌手我就听听他的音乐······也总是会听到某某离婚了某某出轨了的小道消息,然后网络暴力又开始了,数人在没弄清楚事情缘由之前就骂出了自己的心声,觉得自己是个高尚的人,自己认为的都是对的,群众的眼睛都是雪亮的。

其实我认同群众是明智的眼睛是雪亮的这句话,但同时也认同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这个事实。你可以选择赞同或是反驳,我也可以选择听还是不听。仅此代表我个人的观点和立场,不奢求同意与否,面对网络暴力我会关上一切评论的大门。

主说,每个人都是有罪的。别人做的不对,自有法律制裁,管好自己的言行,不要让语言攻击成为这世上最致命的杀手。

有些事情,知而不论、明而不说是一种明智的态度。

今日头条里经常会有关于QQ还是微信更好的讨论,甚至很多人认为朋友圈不应该存在:都是没营养的内容,心灵鸡汤、微商广告、秀美食秀旅游秀自拍······我很纳闷儿,既然这也不能发、那也不能发,那应该发什么,不喜欢你的人发什么都会觉得low,那朋友圈干脆没有存在的必要了。你不喜欢发、自然有人喜欢发,你不喜欢看、自然有人喜欢看,就算真的受不了某个人发的内容,大不了滑过不看,而且微信还有个功能叫屏蔽朋友圈。我个人来说是喜欢用微信的,相互不认识的人看不见评论,也避免了很多网络暴力。就关于这么件小事,新闻APP里也会议论个没完没了,然后我点了“不再接收此类推荐。”

自由言论没错,评论没错,但在网络平台里发表带有煽动性和侮辱性的言语,甚至将这种伤害行为从虚拟网络转移到现实社会中,对当事人进行“人肉搜索”,将其真实身份、姓名、照片、生活细节等个人隐私公布于众,那可真就是一个杀人凶手了。

本想以乔任梁为例,思考再三之后觉得不妥,死者为大,理应尊重,我就不加以评价。

“在网络时代,线上线下已经没有了虚拟和现实的区分,都是现实,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言论负责。”引自网络某作者。

6月中旬,袁姗姗在“TEDxNingbo”作了一场演讲, “作为过去也许将来还会遭遇网络暴力额过来人,我不希望再有人因为网络暴力而受到伤害,请善用人言,让人言可敬。”

郭德纲曾经说:“如果网络真正全部实名制,那就天下太平了。因为不实名,就有人不怕后果的到处骂街,反正也没人知道他是谁。”

不善言辞,或许观点并没有表达地十分清楚,只希望法律能够健全并保护网络暴力受到的伤害;社会能够重视并关注网络暴力的受害者;个人能够提高自己言论的素质,不要让自己成为隐形的杀手。

自己还是想低调一点,不说了我该学习去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