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友广场想法散文

食牛杂忆

2020-12-15  本文已影响0人  挑食的麦爷

牛肉,自古都是上等之肉食。古代,牛被称为“太牢”,位居天子奉天祭祀用的"三牲"之首,平常百姓是很难吃到牛肉的。或许正是这个原因,古代对牛肉的烹制方法很简单,除了烤、煮,其他也鲜见记录。即使是大食家袁牧老夫子也只有寥寥煨煮之法的记叙。

袁牧在《随园食单.牛肉》中言:“买牛肉法,先下各铺定钱,凑取腿筋夹肉处,不精不肥。然后带回家中,剔去皮膜,用三分酒、二分水清煨,极烂;再加秋油收汤。此太牢独味孤行者也,不可加别物配搭。”

看来,袁老夫子很讲究选料,他做牛肉是要专取牛腱子肉,要腿筋夹肉。他将肉用三分酒和二分水清煨,至肉酥烂然后收汤汁至浓稠成菜。

这不就类似于现在的焖烧牛肉吗?

焖烧法是最古老的牛肉烹制方法,现在诸如烧牛腩,焖牛肉,牛腩煲无不均出此法。

萝卜烧牛腩

要说食牛肉,无论是耳食还是口食,我所喜欢的典型莫过于粤味中的萝卜烧牛腩,老四川的红烧牛肉,当然最高境界的当数人民大会堂的罐焖牛肉,虽然我没有吃过,只能耳食了。

萝卜牛腩,以萝卜和牛腩为主材,主用柱侯酱调味,牛腩汆水除血,入锅以姜葱爆香,以柱侯酱、料酒、清水煨至软烂,收汁浓稠。成菜入口软烂,酱香浓郁,带有萝卜淡淡的清甜。

老四川红烧牛肉

以老四川为代表的川味红烧牛肉,制法与萝卜牛腩如出一辙,只是选料用牛腿腱肉加筋,柱侯酱换成了豆瓣酱,用料更加丰富,添加干辣椒和花椒,更巧用五香大料,汤汁不收却味浓厚重,肉质入口富有弹性却化渣,用它来盖牛肉面,定为极品。

罐焖牛肉

人民大会堂的罐焖牛肉,我没吃过,不敢妄评,但就眼耳之食而言,已经过过瘾而知足了。且不说国宴的用料,这自然考究了,毕竟七分料三分做嘛,仅就烹法色感,就已经足以让人心眼口舌生花了。此菜采用特质砂罐,取鲁西肥牛之五花,将牛肉切丁,与其他辅料一起大火煮沸,再转为小火慢炖,炖至酥烂。再将炖好的牛肉与处理好的土豆、胡萝卜等配料放入焖罐中焖制,上桌前倒入少许白兰地酒稍焖片刻。成菜上桌,菜色红亮油润,轻轻夹起一块香喷喷的牛肉,放入舌尖,牛肉未咬即化,汤汁浓香透顶,调动起每一个味觉突触,让贵宾们犹如置身人间仙境。

麻辣小牛肉

说完了上流的焖烧,我们再说说不太入流的民间小烹,也可先耳食一番小店独味。前不久陪老母游弹子石老街,专访名声在外的“玖玖蒸菜”。这家深藏老街民居的半片小店,店面破旧却人气超旺。说是一家蒸菜馆,人们却不是冲着蒸菜来的。这家店三道名菜,蒜泥白肉,梓元牛肉,糖醋里脊。我不喜欢吃糖醋味,自然不谈糖醋里脊。蒜泥白肉感觉也没什么出彩,只有梓元牛肉让我兴奋不已。点一盘,菜还没上桌,便远远闻到一股鲜葱香菜的辛香中带有的浓浓的孜然香辣,此时的舌根已经压不住味蕾上浸出的唾液了。这道菜其实很简单,就是小炒牛肉+热拌的制法,关键在于牛肉的腌制,要绝对的保持肉质脆嫩。

梓元牛肉

将牛里脊切片,用料酒姜葱腌制后加少量的水不停地用手抓揉肉片,至干,再加水抓揉,如此往复,至最后不能加水时放少量薯粉鸡蛋清打匀上浆,入锅温油滑炒断生,控油后在锅中放入姜蒜粒略微翻炒,拌入孜然粉,干糊辣椒面,花椒面以及小葱花,香菜末。该菜入口滑嫩化渣,鲜香扑鼻,有小牛肉的嫩爽口感,更有孜然牛肉和烧烤的麻辣辛香,不失为牛肉的奇特的另类吃法。

梓元牛肉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