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宝典漫慢育儿路书中观人生

这样教孩子——读《孩子你慢慢来》有感

2019-01-31  本文已影响43人  河北一墨

文/一墨

快过年了,一边收拾屋子,一边读书。干一会儿活,看一会儿书,看一会儿书,干一会儿活。断断续续,一天看完了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

合上书,几个场景,深深地,在脑海定格。

1.慢慢地走

书中的[序]是一篇散文《蝴蝶结》,文章由两段故事组成:一段眼前事——我坐在台阶上,慢慢地等着一个五岁的小男孩,为一束花系一个蝴蝶结;一段心中事——回忆十一岁时,班里的王爱莲交不起补习费被老师奚落,解不出习题被老师一鞭一鞭抽打,带着弟妹跳了河。

两个故事,一个温暖,一个凄冷。一个眼含爱意,慢慢等待;一个心中冰冷,急急逼迫。

我不知道,文章这样写,是作者有意安排,还是作者那一天的思绪正是如此。

如果可以,我选择屏蔽,屏蔽掉插入的故事,只留下那个温暖的午后,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我”望着那个五岁的男孩,等着他,把那个蝴蝶结扎好。

但是,文中林老师高高挥起的藤条,已经一鞭一鞭抽在我的心里,一道一道血痕,我无法忘记。

我们啊,不管是作为母亲,还是作为老师,读了这篇文章,一定记得,孩子的一生,是一条长长的路,要慢慢地走,慢慢地走!

2.拦路打劫

一天下午,六岁的安安和对门五岁的弗瑞第,各人手里挥舞着用竹竿和破布扎起来的棋子,“拦路抢劫”后,兴高采烈地向妈妈汇报:妈妈妈妈,我们打家劫舍了好多巧克力……

原来,这段时间,龙应台在给安安讲 《水浒传》,讲到少华山上有三个强人,带着七百个小喽啰,打家劫舍……

后来,妈妈意识到这本书可能要坏了自己的生活教育,坚决换书。可是,没想到,安安已经如“书”炮制,做了“强人”,还带了一个“喽啰”……

恰好这天我洗衣的同时也在听书,听《水浒传》,正好也听到少华山上三位寨主的故事。但是我知道,我怎么也不会出门去“打家劫舍”。

我想起了美国诗人惠特曼的诗句:

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

他看见最初的东西,

他就变成那东西,

那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

……

读书,是件好事,读什么书,确实需要甄择。打打杀杀,暴力血腥,让它们离童年远一点,再远一点吧。

3.一只老鼠

“为什么我要再多写一行?你总是要我写得好、写得漂亮,我只是一个小孩,我没办法写得像你那么好——”

泪水涌上了他的眼睛,他咆哮着说:“你总要我得两只老鼠三只老鼠,这么好那么好,我有时候也要得一只老鼠——我也有权利得一只老鼠,就得一只老鼠呀……”

“老鼠”指蓝色老鼠印章,老师盖在孩子的本子上。

孩子刚上一年级,有的孩子的字工工整整,有的孩子的字歪歪斜斜,有的小手控制不住力度,N个字会跑出格外。妈妈,老师,总是说:“再写几遍,再写一行……”

可曾想,那个小小的人,他也尽了力,他就是没办法写得像某些同学那样好。

我们允许他,就拿一只老鼠吧!

4.你也错了

安安和弗瑞第去超市,弗瑞第偷了糖,安安认为自己没有偷,没有做错事。

龙应台这样一句一句问孩子——“他去之前你知不知道他要去偷?” “他偷了糖之后,是不是和你分吃了那糖?”“他以前偷,你都知道吗?”“你知道什么叫共犯吗?”“我也得处罚你,同意吗?”

那天,龙应台罚安安写日记认错,罚他扫落叶。

弗瑞第,捧了鲜花,和爸爸一起去给超市老板道歉,被禁足一星期,三天不许看电视。

没有疾风骤雨地打和骂,将事情一点一点了解清楚,让孩子知道自己错了,给予适度的惩罚。

不以孩子还小为借口,不把恶劣情绪向孩子发泄,以说理和惩戒,孩子让孩子知道:这世界上,有去不得的地方,做不得的事情。

愿每一位母亲,每一位父亲,每一位老师,像龙应台一样,以安静的,潜移默化的方式,把孩子教育成一个正直的人!

这样教孩子——读《孩子你慢慢来》有感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