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山秋来皆颜色
常熟,与大多江南水乡一样,细读她的任意一处,是大自然激情吟诵的一首诗。在诗情画意充溢的常熟,令我心田荡起敬畏波澜和烙下深深印记的则是虞山。
秋风有意无意地吹着,大地以一首诗的时间变幻着色彩。以暖色调为主,黄的黄着,红的红着,绿的也还绿着。虞山也不例外,色彩仿佛更加丰富。大自然的斑斓蕴藏着江南几千年丰富的文化色彩在这里交相辉映,以一幅画的姿态慢慢展开。
深秋时分,虞山展现在世人眼前的就是那艳丽的秋景色,此时层林尽染。这里不仅仅有银杏的金黄,更有“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红叶。远远望去,就望见原来黛色的山峦已经有了柔和的色彩。山,是一抹儿黄,一抹儿红。黄,有淡黄浓黄;红,也有浅红深红。满山的树叶像在魔术师手里,神奇地变换着色彩。
此刻的虞山公园似待嫁的少女披上了嫁衣,如风情万种般迷人。进园处的“倚晴园”林荫茂密、秋意浓郁。应该称不上园林,但却有着园林的灵魂,假山亭台楼榭,粉墙黛瓦,光影婆娑。
倚晴园内红枫片片,映朱窗美靠,别有另一番江南风趣。
山脚,林间,池旁,路边,到处都是枫树。树上的枫叶美的生动,树下的枫叶美的凄婉。深红的枫叶落满一地,层层叠叠。
公园的湖心亭,这是虞山公园的标志性建筑,亭台楼阁在一潭清池之上,簇拥着红枫无数。枫叶不知道是不是喝了很多酒,红的像一团火似的。秋风吹,落叶飘,扑进泥土的怀抱。红的、黄的铺在地上,大片大片的金黄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被星星点点的红点缀着,这无疑是一种美的享受。
行走其间,脚下是火红的落叶地毯,头顶是遮天蔽日火红的枫叶,水中枫树的倒影,水面飘零的枫叶,天上人间,人似乎也化作了一片枫叶,在世间静静的开放,然后零落成泥。石板路上,走过多少人,这些人来自哪里,去向何方,枫树是不管不顾的,它只是每年尽情的绽放。
三湾里,两代帝师翁同龢祖父翁咸封墓前银杏树,苍劲挺拔,树叶金黄,古树下的地面上,银杏叶厚厚一层,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之下,成为秋季靓丽的一道风景。
采石形成的龙潭,没想到现在也成了景点,现在官方宣传这里是龙殿湖。这么冷的季节,还有人游泳。
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四年的龙殿,殿内有宋代古银杏树一棵,树荫奇特,称为“龙树”,树前有龙母墓。殿西北是瑞石涧,涧长百余米,涧顶处有瑞石,巨大如屋,一半挑出崖外,又名“坠石涧”,石旁清泉四溢,如漉万斛,称为“水帘洞”,池水又名“酌泉”。金秋时节,便是龙殿最热闹的时候,千年古银杏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龙殿下,瑞石涧涧水形成的水塘,湖水可能因所含矿物质不同,有时呈现碧绿色,有时呈现天蓝色。
秋天虽没有春天那么朝气蓬勃,但是正是因为有了春天的耕耘,才迎来了秋天的收获。那虞山三分鹅黄、七分橘绿的落叶,曾几何时默默地陪衬姹紫嫣红的鲜花,默默地托举出如锦似橙的果实。
春华秋实摘尽之后,也并不是生命的终止,而是为了迎接来年的灿烂与辉煌,需让生命的指针暂时沉寂,使叶片呈古色苍茏之概,不单以葱翠争荣,再看那一树霜红,燃烧着的又何尝不是一种情愫一种精神;那遍地落荫,显现的又何尝不是虞城人一种豁达,一种坚韧,一种旺盛而又无所畏惧的人生……
方塔公园有三绝:银杏、古井、方塔。800多年的古银杏树,如一位沉稳的老者,守护着这一片秀丽风景。园内,几棵年轻些的银杏树“抱团而坐”。树下,圆桌边,藤椅上,游客们喝着茶谈笑风生。片片落叶金黄,在空中跳着旋转舞,节奏分明,轻盈而潇洒,落在地上,落在你的脚下。
帝师园位于虞山南麓宝岩生态园内,为纪念两朝帝师翁同龢所建。这里原是一片自然的枫树林, 园内建有高低两层木栈道,高层借地势高架而起,漫步林中枫树上下环绕,如在枫林空中漫步。不知从哪天起也不知是哪阵秋分扫过,枫叶离开枝头片片旋落于木栈道上。散步在这枫香叶掩映的木栈道上,似有“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感觉。
当枫叶落下,银杏树变得光秃秃时,秋天走了。又要熬过冬天的阴冷,春天的短暂,夏天的炎热,秋天就又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