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思想法

024 跳出内疚 | 如何跳出“内疚者”的角色?

2019-12-23  本文已影响0人  追梦者磊哥

内疚,每个月都会来

美国之前有个总统,叫小布什,自从2009年离开白宫,就再也没有在政治上发表意见,他干什么去了呢?打死你也想不到,他去画画了。小布什拿起画笔,用自己的艺术作品来募集资金,捐给那些在伊拉克战争中死去或者受伤的军人们。而伊拉克战争,就是小布什自己发动的。

距离2003年那场血腥的战争已经过去很多年了,从发动的那一刻起,没有人认为这是一场公正和明智的战争。那些因为小布什一个命令而远赴海外的战士,有些再也没有回来,有些回来了,却带着一辈子的创伤。小布什从来没有在任何公共场合表达过对于这个命令的后悔,但是当他成为一名普通公民,他开始用画笔描述那场战争,他笔下的肖像,充满了悲伤。

这是一种情绪,这种情绪,叫做“内疚”。

其实老路也有过,年轻的时候,跟一个妹纸表白:“可以做我女朋友吗?”妹纸说:“emmm……心情好我就答应你”。我问她:“那你现在心情好吗?”妹纸说:“被你这么丑的人表白,我心情能好吗?”你看,好不容易表个白,还影响了人家妹纸的心情,好内疚啊我……

还是《情绪急救》这本书,介绍了一组数据:平均下来,人们每天会有两小时左右,感觉到轻微的内疚,每个月会有三个半小时感到严重内疚。这组数据说明什么,说明内疚是正常的,每个人都有,而且ongoing地来,甚至,还有点准时。

什么样的人最容易内疚呢?擅长跟别人共情的人。适度内疚,是情商高的体现,说明对人际关系敏感在意。甚至有这么一句话说:“愧疚是维系两个人关系最好的纽带。”

胡歌当年和他的助理张冕遭遇车祸,胡歌受重伤,张冕抢救无效身亡。胡歌事后在书中回忆:因为自己头一天熬了通宵,张冕让出后排的座位,方便他睡觉,如果不换座位,张冕就不会死。胡歌多年来一直深深地内疚。后来,他把自己出书所得的收入,全部给了张冕的父母,并以张冕的名义捐助了30所希望小学。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当然凡事过犹不及,过度的内疚就是“毒瘾”了,它对你的伤害,有这样两个方面:

1. 持续的自我攻击:看过《哈利·波特》的朋友,应该记得里面有个小精灵的角色,叫作“多比”,它经常跟哈利说着说着话,就猛地抽自己一个嘴巴。为什么呢?因为家养小精灵,必须绝对服从主人,而多比的主人是故事里的大反派。所以,如果帮助哈利,就是在违反自己的职业道德;帮助主人作恶,从良心上又过不去。最终,它选择站队哈利,但是每帮一次,就自残一次,用这种方式,来减轻自己的内疚感。后来,心理学界就有了一个新名词,叫做“多比效应”,说的就是人们在极度内疚时的自我惩罚倾向。这个伤害,叫做持续的自我攻击。

2. 变得疏离冷漠:比如,你不小心把同事熬夜画出来的手稿给弄丢了,你怎么解释呢?不论你怎么解释,怎么抽自己嘴巴,人家也要再熬一宿,重新画一遍。温奇博士说:“为了尽量减少再次伤害的可能性,我们会刻意地避免提起这件事,时间一长,不能提到的话题会越来越多。我们会潜意识地避开让我们回想起错误的人,最终,我们会干脆避开受害者本人。”这个,就叫做变得疏离冷漠。

其实,论语里面有一句话,说:“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什么意思?过去的错误并不能定义你,选择如何去面对,才定义了你。

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老路还是教你“看清”和“接纳”这两大法宝:

一句话跳出“内疚”的情绪

过去的错误并不能定义你,选择如何去面对,才定义了你。

应对内疚的情绪,有两个方法:

第一,看清:跳出角色看自己。跳出“内疚者”的角色,从第三视角看清情绪的来源,暂时放下情绪,寻求弥补的措施。

第二,接纳:大大方方去道歉。不敢去道歉,说明你还没有接纳自己的内疚。记住大话西游的那段经典台词,就记住了正确的道歉姿势。

你会对一个人,心怀愧疚吗?老路读到一段话,送给被内疚困扰的你:

犯错不是犯罪,不要试图取悦每一个人,做你自己。

你的亲人和朋友,不会停止爱你,犯错不会让爱消失。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