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语杂记」没急眼,也不想解释
人与人之间,很容易发生误会。
你听到的,不一定是真的,耳听往往为虚。
你看到的,也未必就是真的,虽然很多人都说,眼见为实。
很多事儿,只有水落,才能石出,需要时间。
早晨,溜达,发现了个问题。
职责所在,感觉应该过问一下。
把情况通报给了A,A按程序找B落实,B说不清楚,又找了当事方C。
一会儿,C的电话就打给了A,说这件事如何如何,听说某某还急眼了……
我就坐在A办公室,电话听的很清楚,所谓的某某,就是我,在下。
何来急眼之说,感觉有些误会,很想与C沟通一下,想想还是算了。
急眼也不是大错误,没啥好解释的。
不过,确实也没急眼。
年纪轻的时候,确实眼里不揉沙子,经常急眼。
年纪大了,近视眼外加老花眼,眼里进点儿尘土沙子,虽然也有些不适,但明显麻木多了,也就不像以前那么急了。
撇开急眼问题,再说对人的认识问题。
三人成虎,以讹传讹,听来的事情,经过很多人有意识无意识的增删,在传递过程中往往会发生一些变化,甚至面目全非了。
不仅听来的事情靠不住,很多时候,第一印象也有很大的欺骗性。
对一个人的品德品行、素质能力的认识评判,只有经过长时间的交往观察验证,才能得出相对准确的结论。
一面之词,一面之交,就说某某人如何如何,往往有失公允。
现实生活,有失公允的事儿,也不在少数。
去年,单位竞争上岗,事后,某同志说,我原打算用某某某做副手,怎么也想不通,他为啥竞聘没成功。
和他分析了一下情况,很多人感觉该同志不声不响,存在感不强,突然参加竞聘,有些同志对他不了解,也就不会投他。
和他一起共事时间长了,就会了解,他真能干,真踏实,真是位好同志。
可惜的是,投票的同志,大部分不和他共事,投票就只能凭日常印象。
自己被人误解误会的时候也不少。
以前有人说我,你这人,说话一针见血,办事不顾情面,乍一接触,冷冰冰的,不太好相处,来往久了,发现实际是面冷心热,刀子嘴而已,感觉还是个好同志。
如此说,肯定还有很多人,不觉得我是个好同志。
有些事儿,能改。
有些事儿,也秉性难移。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相信会有水落石出图穷匕见的时候。
当然,这个时候可能会很长。
太平洋大西洋水底,还躺着很多上千年的宝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