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的意味
这个世界上每天都有很多事情发生,而我们能经历或参与的,都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剩下大多数是和我们无关的,换句话说就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但是有一件事,几乎是人人都得面对。可以说这件事,是全地球人乃至其他生物都共有基因,那就是死亡。
这是所有生物的本能以及最终的结果。可是大家都知道,是活物最后都得死,那为什么要用“几乎人人都得面对”?“几乎”似乎是在强调和提醒,可能有些人不用面对死亡。我所说的面对死亡,是正对面的与之交锋。虽然有些人也会经历,但睡梦中的人,也许未意识到就已经经历了,可能这不算是正面交锋。
每天都会有很多人生,也会有很多人死。以前说过一句玩笑话,每眨眼一次,不知道多少人蹬腿儿滚蛋,也不知道有多少婴儿作为新人闪亮登场。
从外地回来的次日,翻手机看到有人发了条朋友圈,内容是乔某某与上海家中死亡。死亡?我的第一句回复是“不可能吧,肯定又是被死亡”。随后我很八卦的上网去搜,结果出来了,确实是。我之所以会关注到乔,是因为我记得他的电影似乎也就是这个月才上过,然而他就这么突然的传出了死讯,还是挺震惊的。
昨天早上还没起床,就听见爸说某某死了,这个某某是住我家楼上的一男性邻居。此人得了肺癌,已经拖了好一段时间,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很久没下楼,而再次见到他的时候,简直就像一条直立的干咸鱼。他皮肤很黑,个头中等,是一个挺糙挺壮的西北男人。喜欢占点小便宜,夏天不在自己家呆,喜欢到隔壁厂子里的传达室蹭空调。听闻他是一个上班的时候不守岗,退休了以后不回家的主儿。然而一场癌症,让他变得弱不禁风,天天像霜打的茄子,耷拉着头,孤零零的坐在墙根儿。也鲜少见他的妻儿陪她。本来老了都遭人嫌弃,再是病体,这种情况或许更甚。果不抵病魔,就在昨天的凌晨,悄悄的走了。
会觉得反常是因为,一点动静都没有。住得这么近,我没听到任何响声。上个月旁边楼层的老人离世,踢里哐啷的哭声喊声一片,然而这就在楼顶上,真的是非常安静。说实话,对于他的死亡,我除了习惯性唏嘘外,并没有太强烈的心理反应。住的这个老小区,很多居民都是老人,而他们也都接二连三的过世了。其中让我印象最最深刻的是一对母女。母亲八十多,女儿五十来岁。这女儿和母亲同住,天天陪着母亲上街遛弯买菜。能看得出,这位年老的母亲很幸福,而女儿也很享受同母亲一起的时光,每次见到她们,都是笑盈盈的。某一天突的听说这女儿卧轨了,顿时心紧紧一揪。接着就想,她八十多的母亲怎么办?别人都没有告诉她母亲,就怕她年龄大了接受不了这样的噩耗。家人瞒着老人处理了这个女儿的事情。随后很久一段时间,都没看到这个上了年龄的母亲出门,大概已经知道了女儿的死讯。然而再见她时,她本身就瘦小的身体越发显得羸弱。皱皱巴巴,无精打采。不再与人打招呼,昔日笑盈盈的神采也不复存在,感觉整个人都枯萎了。女儿因为生活和情感的打击骤然离世,惨烈的结果给这个八十多的老人猝不及防的致命一击。几个月后,这个母亲也静悄悄的离开了人世。这对母女的事情不仅让我唏嘘,更让我跟着也难过了好久。就是这样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人,就这样消失了。
迷信的人会觉得死亡可怖,会联想到一些灵异的东西。几年前的一个深夜,突然接到电话,被告诉一位大学时的男同学被歹徒刺死了。闻此消息不是难过,而是猛然如浸寒冰,惊恐的不得了,害怕的整夜失眠。因为曾和这位同学关系甚好,甚至毕业设计也一起做过,如此近的人,竟惨遭横祸。之前与他共处的一些画面像电影一样不断连续。直到几天之后,才慢慢缓过来,再与朋友们谈及此人,恍然觉得,他真的亡了,他的一切也定格了。
说了这么多,无非就是觉得人在世的时候,会觉得岁月难熬,可是当人离开之后,会觉得秋暑疾逝。很快,就会七天,一个月,一周年,三周年......就这样渐渐忘记一个人,忘记一个生命存在过。而这个消逝的生命甚至像不曾参与,一着人尘皆无。
《入殓师》里说过,人的死亡不是结束,而是超越,迈向下一程。但是普通人不会冷静的这样面对死亡。死亡给人的感觉是黑灰色的,是冰冷的。何以超越?脱离此生的肉体,将再也无法证明来过的痕迹。死亡,给人带来不同的精神刺激,包括恐惧、惊慌、悲伤、遗憾等。但静下心来想想,死亡其实就是什么也没有。死亡就是虚无。如果这世界上一个人代表一个格子,而死去的人的格子也会随之消减,接替的就是一片空白的虚无。我不用新生儿来弥补这些空虚的位置,因为生和死处在不同的截面,给人的感受也不同。
总之,死亡就是一切归零。
无论怎么悲伤,随着时间也会慢慢淡忘。
死亡是永别,是从此之后,无法在任何一个星球相遇的结束。
茫茫沧海,烁烁残星。
紧紧抓住这薄如烟尘的一起,在死亡侵吞它们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