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每日一文

想起……

2020-02-15  本文已影响0人  一为迁客

生活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自觉:回家记得洗手,出门记戴口罩。海南的朋友来电话,特别羡慕家乡。说看了报道,家乡武威到现在还是“0”病例,不像他们那儿,疫情闹的,到处都觉得有病毒的影子,出门不敢摸门把手,走电梯要借助其它东西按楼层,买个菜也要戴上手套,心里老有抹不去的恐慌。

宅家的日子让许多人的生活发生了变化。有的窃喜,有了大把整块的时间,可以做点平常想做却没有时间做的事。比如酣畅的看书,静心的写作;有的懊恼,时间多的不知道怎样打发,只好一门心思的爬在网上,弄的胡子拉碴,眼圈发黑,有些像小孩的作息,颠了黑白。

更有戏者,约几个好友,夜深人静的时候,启开视频,搁家桌上摆几碟小菜,拿出酒,虚拟平常聚会的场景,猜拳喝酒,自个找乐。身边同事调侃讲和他们一块用这种方式取乐的朋友,居然有人投入的喝醉,实在搞笑。


驱车路过田野,瞅着田里已经开始的春耕,到添了几分遐想,……

只见一对对飞燕从裸露的田野飞过,一声声脆鸣, 留下一长串欢歌,飞过村房,撩拨着袅袅漂泊的炊烟。一个正月被疫情困居在家的农人,开始走出村庄,行走在田埂上。一张张经历岁月打磨的脸上,洋溢着满足的舒畅,像是憋了一冬的劲,使在蹦跳的拖拉机上。一会儿功夫,一大片新翻耕的土地,就散发出久违的特有的清香,充溢在新春的田野上。那是一种发酵一冬远离尘埃的味道。


那种味道容易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松软的像面包一样的耕地,一垄一垄的盖上白白的薄膜,像绣花一样在薄膜上戳几个小洞,撒进粒粒种子,等待发芽成长。不时过来捡捡草,浇浇水,望望。眼睛里的幼苗在那一刻似乎全成了一个个成熟的收获,喜得眯成了缝;脸上也像经历了辛苦的煎熬露出蜜一般收获的甜笑,嘴里不由吼出:值了。


那声由衷的“值了”,有一种特别的成就与满足。庄稼把式的自豪,就藏在那一声里。不需要点赞,不需要喝彩,金灿灿的果实就是对他最实在的褒奖。他们似乎挺讨厌假模假式的花样,油嘴滑舌的小生也挺不对付,去地里刨食是他们永恒的信条,在那里很容易找到人生中的满足。


说到这里,他们倒是挺另类,好像不费什么劲就容易满足。你瞧,闲下来的农人拎瓶酒,甩几把扑克,就有了这种表情。倘若再加几片肉,或者捧一把花生,就有点神仙的味道了。

有时,外在光鲜亮丽的人们不无嘲笑他们的满足,日子过的紧巴巴的还时不时要去寺里捐点啥,或者歇下一段时间去做义工。看上去他们多少有些谦卑,对别人他们给予了特别的尊重,可分明又那么局气,那么硬朗,让人不由敬佩并心生仰慕。

这是一种多源于血脉的朴素的生活哲理,也是内在精神需要充盈的外化表现。他们没有那么多矫情,也无需攀附奢华,实在是他们的追求,像是有意的设置,在他们的内心里,有着更为朴素的幸福。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