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子
老食客对一个饭馆的最高评价,往往就是简单的一句——开了好多年了。
只要提到,不贬低,就算是很高的赞誉了。
与大浪淘沙中活下来的老馆子相对的,是层出不穷的新饭馆。老食客对新生事物总是持怀疑态度,这谈不上保守,只能说经验丰富。
新店开业,火爆往往是商家用活动换来的。甚至有免费的。比如大众点评上的霸王餐。一水的好评。
那可不,吃了人家免费的午餐,还叨叨一堆的人,很少。这种人也有,我小时候见过,成年了就没怎么遇到了。大概是欠揍型体质的人,容易夭折,活不到成年。
所以一个新饭馆刚开业,风风火火去排队的人,往往不是对吃饭这事本身感兴趣。他们一来是去薅羊毛,二来是为了拍照发朋友圈。好吃与否,不重要。
不能落在时代后面啊。抢个首发很关键。
好吃,就赞两句,难吃,就吐个槽。从社交价值来讲,都一样。甚至说,吐槽的社交价值更高一些,因为吐槽会触发鄙视链,凸显自己的品位。像在提醒别人,快看我快看我,我站得很高喲!
为人民试毒,功盖千秋。你先去过了,别的同事和朋友再去,再发朋友圈,你就可以轻蔑一笑:这饭馆都开了八百年了,还没去过?
实际上这饭馆刚开了三天。
就是这么潮。总是无意间翻滚在时代的风口浪尖。和内裤上的CALVIN KLEIN一样,想低调,却时时不小心露出来,令人瞩目。
弄潮儿说的话,通常听听就好,不能当真。我就吃过亏。
之前我跟一个朋友去吃饭。朋友找了一家创意菜,说可牛逼。我去了,服务员强烈推荐我一道菜,橙子炖排骨。朋友也说好。就点了。吃完我有点抑郁。连差评都不想给。
有信心用这种菜开饭馆的老板,多半偏执型人格,你骂他没用,得揍他。我心疼医药费,不想出手。算了,就让他自生自灭吧。有句老话说得好,不信抬头看,苍天饶过谁!老板不可能总低头走路吧?总有抬头看天的时候。他一抬头,诶?谁家的电视机不要了。也不能随便扔……
你看,总有报应。
好在这种馆子,很难活过三年。它还能跟全聚德一样,转型成国企不成?没这机会。全德聚人家都多少年了?接近150年的历史,才换了如今高速下坡,糊弄人民的机会。
换个角度说,这也是牺牲小我,成就大众。算是个标杆。人均30的小馆从此可以自豪地说,我做得比全聚德还好吃。底层小馆因此获得信心,这是全聚德的功德。也有局限。到了人均消费80以上的馆子,就不会这么骂自己了。
滑坡的老字号,这真是少数。至少在京城,吹着改革的春风晒太阳的老字号,不多。多数兢兢业业。毕竟卧虎藏龙的地方,瞎搞很危险。说不定哪个名人就好他们家那口儿,做难吃了,要被骂得很厉害。所以像稻香村,六必居,天福号,便宜坊这些老字号,做食品的,品质控制得都还可以。
全聚德的懈怠,虽是个特例,但也情有可原。类似的还有东来顺。名头都太大,本地人都不吃了。吃这个的,全是游客。这对大厨是个伤害。
吃饭这事,你得尊重它,饭菜才能尊重你。一个饭馆的老主顾,总过去,反复点同一个菜,大厨不敢懈怠,知道这是老食客,老街坊,他就好这口儿。这里面有个情感联结。食客懂馆子,吃一样东西,不仅说它好,还能一条条细说,它为啥好。
大厨对待客户的评价是认真的。老主顾里有那么几个真行家,大厨既惶恐,又欣喜。
现在的人,爱点外卖。开始只是快餐,现在什么都外卖。实际上,很多菜它就不能外卖。道理很简单,外卖都是塑料盒子装的,盖子一盖,闷着,蒸汽在盖子上凝结,变成水,又滴到菜上,味道全毁。
稍微讲究点的人,在家里做菜,都知道热菜要用热盘子装,冷菜要用冷盘子装,算是常识。不懂的人以为是玄学,其实很容易体验出差别。你用冷盘子装热菜,它就是凉得特别快。
所以同样的菜,你去馆子里吃,和外卖到家的,完全不是一回事。一方面来讲,运输过程影响了口感,另一方面,你不值得被重视。
烤鸭刚烤出来,上桌赶紧吃,美味无比。你点了份外卖,口感无论如何都是要受到很大影响的,所以做这个菜的人,见你干这个蠢事,就知道你不在乎口味,下手深浅就不同了。
朋友从外地来,说一句:吃啥无所谓,主要就是见个面,聊聊。
我立刻降低吃饭水准,并看轻他一层。既然吃饭,就应该认真吃饭,花了钱为何要无所谓呢?凡事做了,就是有所谓的,乐趣全在认真对待的过程中。
聊天有什么重要的?见了面总是要聊天的。这才是个顺带的事情。有人看似活得认真,就是把一些事看得极认真,其他事情都不重要。但在我眼里,这样的人,恰恰是活得最不认真的。生活的目的性太强了,过于偏执。
遇到他们,你总得警惕他寒暄过后就要卖你保健品,或是拉你做传销。
生活的重心在于当下,从不一成不变。吃饭的时候好好吃饭,和工作的时候努力工作一样重要。比如我的朋友老郭,我就很欣赏他的生活态度。
平时怎么玩都行,周末他是坚决不出来,要留在家里陪家人的。那时候,家人最重要。下馆子的时候,不谈别的,吃喝最重要。去歌厅的时……哦,扯远了,大意就是说:干啥,都认真投入!
以前我爱去逛潘家园。那边馆子很少,逛到饭点,就总去巴依老爷撸串,吃手抓饭。他家的新疆女服务员,哦不,手抓饭,实在是棒。后来我也搞不清楚,是为了逛潘家园才去潘家园,还是为了吃好吃的手抓饭,才顺便逛潘家园。
最近巴依老爷开了很多连锁,有两家离住的地方很近,但是总觉得味道不如潘家园的那家店。大概确实是不如的。开在商场里面嘛。就像总是面对游客的全德聚一样落寞。
熙熙攘攘的,总是一些全新的面孔。很多食客光顾,并不是因为爱吃新疆菜,仅仅是因为商场里其他馆子都满了。年轻的男女们,安安静静的,心不在焉地拍照,面无表情地下咽。好像吃饭这事,只为了填饱肚子,他们不停看着手机,似乎总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
相比之下,潘家园那家店,喧嚣,火爆,常常在下午一点的时候,还总是人满为患。食客多是周边的本地人,以及逛潘家园的。平时逛潘家园的也多数是本地人,我属于另类。人们大口吃肉,大口喝酒,在大厅里笑谈出嗡嗡嗡的混响。
这混响中,偶尔几句抑扬顿挫之声蹦出来,你就知道,北京本地的大爷酒到位了,开始畅谈叙利亚的局势和自己错失的青春,恨当时自己太年轻,任性,错失了去中南海掌勺的机会之后,又拒绝了冯小刚的一再邀请。
没错,这才是馆子。千年不变的烟火人间。
大厨从后堂钻出来,偷个闲抽根烟,便匆匆回去,继续干活。悠然忙碌。
【朴直子杂文】公众号文章均为原创,其他媒体如需取用,请事先联系告知,擅自盗用洗稿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