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2023扎个帐
应该给2023的自己一个交代。
2022年的总结略显草率,不过这也是我的风格,再读一读还是能感受到对被偷走的三年的遗憾。可人生怎么会没有遗憾呢?但是有时候遗憾也是一种让人勇敢向前的兴奋剂。
小插曲:我遗憾于第一批学生我们只相互陪伴了一年,可是后来的每一次相遇都会感受到他们的回应,让我在这个校园里有了一份不一样的期待,今天我会不会偶遇谁呢?2023的最后一个工作日放学时,我先是看到了小南瓜的奶奶在我队伍的旁边,我挥了挥手,然后低头就看见了小南瓜站在我面前,害羞又开心地看着我,奶奶说“老远看见你要过来和你打个招呼。”小南瓜越来越漂亮了。
开始正式总结。
今年于我而言算是一次重生之年,去年年底决定请假做了手术,不知道是运气好还是不好,刚好遇上yq最严重的一段时间,医院里的医生护士几乎一半都中招了,而我一直没有任何不良反应,这算不算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出院后竟然莫名其妙地就去打了网球,结果自己一拍子摔脸上,鼻血直流,好的,是在提醒我真的不能乱动。长达两个月的休息也让我差不多恢复了元气,投入工作。这一年,应该是我入职以来最忙碌的一年,有突破、也有遗憾,有变化,也有不变。
我的心境变了:作为小萌新,许多事情在我眼里其实一直都是“我难以靠近”的存在,我觉得我就应该是一个小透明,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好该做的事就算是我全力以赴了。但是慢慢我发现,有的事情我会忍不住去想,怎么可以让一个问题简单化、怎么可以解决一个问题,或许我的主动意识在苏醒吧,一双双手开始伸过来,我感受到了被需要。被需要也是一种幸福,虽然常常用工具人自嘲,但实际上经历痛苦到成功的过程,那种不可替代的所谓成就感也好、存在感也好是第三视角无法直接感受到的。从避之不及到被动接受再到主动承担,算不算是一个从内部打破鸡蛋的过程呢?算吧。这学期我准备了6次汇报,每一次我都是不满意的,原因有三,我更像是一个知识的搬运工,有的内容我个人其实也没有完全接收,紧张的节奏和时间让我的准备并非百分之百。
我的初心没有变:几天前,我问朋友,什么是教育?朋友说这是你今天要写的主题吗?不是的,是我突然想问我自己这个问题。从专业角度来说,我最多只能算是一个从事教育工作的人,要说教育,我确实很难从一二三四五个维度去剖析教育的本质和内涵,但我也不会因此妄自菲薄,因为在我看来,不是老师才是教育工作者,每一个人都可以是,家长、社会人员……教育不是只出现在课堂里、校园里,教育存在于每时每刻每处。经验不多的我那时候会用那句经典的话来说教育,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后来我想用更接地气的一句话来说,教育就是在教育学生的时候随时感觉自己也被教育了。看似日复一日的工作实则日日更新,措手不及是常态、兵来将挡是基本功。今年下半年的几个令人悲痛的关于教师的新闻让教师这个职业的性质变得扑朔迷离。网络上也不乏各种各样的声音。教书育人才是老师应该做的事,为什么要花精力在公众号、排节目、频繁公开课、跟风教学实验…… 解决精神压力大的办法其实不难,可是为什么最终多是选择了让老师更痛苦的解决办法?这个疑问是我站在不知名网名的视角提出的。客观一点,个例的悲喜是不能以偏概全地用在所有教师身上的,精神压力大,除了来自上级和外部,也有自身专业的原因,所以才有时间管理和高效工作这样的培训需求,对于孩子的教育无能为力,除了孩子本身的个性不一,也有自身沟通的原因,所以才有家校共育的需求。我们在岗位上遇到的每一个麻烦其实都在提醒着上级一线教师的困难,也在提醒着自己专业能力的短板。上下一心是理想。每每陷入责任追究的怪圈,还不如想想自己为什么站在这个岗位上,是否继续站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