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婚姻育儿

小心你的夸奖绑架了孩子

2018-12-07  本文已影响406人  暖暖育儿家

即便是只有几个月大的宝宝,听到有人对他说 “ 你真棒!” “ 你做得太好了” 的话时,也会表现出开心甚至兴奋。

而随着他们渐渐获得了语言,更能明白大人的语言所表达的意思时,对于夸赞的话就会更加敏锐。

不过,虽然夸赞的话,很容易在三岁前的孩子身上起作用,但并不意味着这些夸奖都是合适的……

“ 哦宝贝,你真漂亮……” “ 真是漂亮的小妞 ” 可不是?看着自己的孩子,怎么都觉得可爱。

但是,忽然有一天,她开始在镜子前一件件试公主裙而直到发脾气,或者你买回的任何一件衣服,她都觉得不满意,甚至百般挑剔不肯出门上幼儿园时,

你是否能意识到,这正是曾经过度地、频繁地夸赞孩子漂亮所埋下的 “伏笔”。

心理解析:

寻找自信自尊的资源,是每个孩子的本能。而父母的对孩子的态度,最有可能内化成他们的内在资源。

当父母夸一个孩子漂亮时,孩子心里会很开心,她因此真的会认为自己是漂亮的,并以此为荣。

然而,她很快会发现,周围比她漂亮的小伙伴。或者她们同在一起时,她没有被夸赞漂亮而另一个小伙伴却被夸赞漂亮了。

她希望通过努力让自己变漂亮的,以得到夸赞和达到最最漂亮的女孩的目的。

但问题是 “漂亮” 似乎不是可以努力做到的,她小小的内心因此失落受挫,她只好纠结于公主裙是否漂亮来转移内心挫败感。

所以,当一个孩子过度地挑剔衣着时,实际上她们内心已经完成了“自我攻击”。

修正之路:

如果非想夸,那夸她脸上的灿烂的笑容吧,夸她很棒的审美吧……这些方面,是孩子可以通过努力不断提升的。

当孩子觉得属于她的东西是可以有上升空间时,她既会努力提升自己,但也不会太被打击。

但是,父母需要避免让用夸奖过多地服务于自己的 “功利目的”。

很多父母希望自己的男子汉是坚强的、勇敢的,于是,会不自觉地通过一切途径来强化孩子的坚强很勇敢。

比如,蹒跚学步的婴儿倒在地上,咧嘴哭了,妈妈会说:“ 男子汉,不怕疼,爬起来!”

当孩子生病,到医院打针时,爸爸更是提前说:“ 哭是小姑娘才做的事儿,咱男子汉才不怕疼呢 ”当孩子真的没有哭时,妈妈又赶紧说:“ 真不愧是男子汉!”

看起来,父母的大拇指在不停地向孩子翘起来,但是你有没有意识到,你正一点点地扭曲孩子的直觉能力呢!

也许,他是变得 “勇敢”了,摔倒了不哭,打针也不哭……但那是以隔离自己真实感受为代价的。

心理解析:

饿了、冷了、不舒服了会哭,舒服了会安静,渐渐地,开心了会笑……仔细观察一个刚出生的婴儿,你不难发现婴儿的这些反应。

没错,人类的很多体验是天然的、是本能的,这是我们生存的需要。

这些反应本来无所谓好坏,而且,我们自身也有着调节机制,让这些表现在不同的情况下表达适度。

但是,我们的文化和偏见,却对这些情绪做出了太多人为的批判。比如,一个认为哭泣是耻辱的父母,会禁止孩子哭泣。

所谓夸奖,不过是他们达到不让孩子哭泣的目的所使用的手段而已,父母只是暂时 “省了不少心” 而已,至少,不用被孩子的哭泣搅得心烦意乱。

但是,殊不知,父母的评判会抹杀孩子宝贵的直觉能力。

所谓直觉能力,是指对一个问题未经逐步分析,仅依据内在的感知就能迅速地对问题答案作出判断,猜想、设想。

或者在对疑难百思不得其解之中,突然对问题有“ 灵感 ”和“ 顿悟 ”,甚至对未来事物的结果有“ 预感 ”“ 预言 ”。

比如篮球之神,乔丹曾经说过,在篮球场上只要他投出球他就能感觉到球是会进的。

这就是一种宝贵的直觉能力,这不仅仅来自于日常的训练,更来自于他的直觉能力未被破坏。

修正之路 :

提前告诉孩子真相,更能帮助孩子做足心理准备。

“ 有点疼,但能忍受!” “ 你可能会哭,但也没什么,一会儿就好,爸爸妈妈会陪着你的!” 这些与事实相符的描述,更能让孩子内心获得力量,让他们真正地勇敢起来,而非为了迎合父母的表扬,强装硬朗。

积木搭到一半,“ 哗啦啦 ” 倒下,孩子生气地瘪嘴想哭,你对他说:“ 宝贝,你真棒,你真的很棒了!”

正在学穿衣服的孩子,很费劲地解着纽扣,但最终他还是解不开,他沮丧地哭了。

你赶忙说:“ 宝贝,你已经很棒了,真的!”

孩子正在和小朋友们做游戏,但新的游戏孩子不如小伙伴娴熟,他一次次失败,他快要哭了,你赶忙说:“ 宝贝,你做得很好了,鼓掌鼓掌!”

但是,你的表扬似乎失效了,孩子依然很沮丧。当然,你也很沮丧,为你失效的表扬。

心理解析:

对于自己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孩子心中非常清楚,他们也会去找失败的原因,只是在寻找的过程中,他们有时候会感到沮丧、失望、着急、愤怒。

这是非常正常的。

但是,如果父母不去理解孩子的这些情绪,只是试图通过 “ 你很棒!”“ 你做得很不错了 ” 来夸赞孩子,孩子是根本接收不到父母的鼓励的。

因为孩子心中再清晰不过,自己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而且,父母这种与事实不符的描述,会让孩子觉得父母是不真诚的,是在欺骗他,进而,他会对父母其他场合的表扬也心生怀疑。

在孩子做得的确不是很好的时候,去表扬孩子做得很棒,还会让孩子觉得父母是不能接受自己失败的。所以,他们一定要去强调孩子做得很棒来安慰孩子,同时安慰自己。

这不但不能增加孩子的信心,反倒会削弱他们的信心。

修正之路:

描述事实,共情孩子的感受,更能支持到孩子。

“ 哦!妈妈看到你费劲搭起来的积木倒了,你很沮丧是吧?”“ 哦,你费劲地穿,还是穿不上去,你很着急。妈妈知道你很着急……”

妈妈平和的语气,理解的态度,都会让孩子感到是被妈妈接纳的。这本身就会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决心。

父母需要相信,每个孩子心中,都有积极向上的动力。

而接下来,如果需要父母也可以给予孩子一些方法上的指导,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支持,他们因此会更有力量感。

赞美孩子的原则

真诚: 如果你只是为了敷衍孩子而表扬他,那还是收起这些言不由衷的表扬吧。

发自内心的表扬,首先你要的真的认为孩子某个行为是值得表扬的。

其次,你的表情,你的语气都要传递积极关注,这样的表扬才能抵达孩子内心。

启发:“ 你的房子搭得好漂亮,是怎么做到的呀?” 真诚的欣赏,加上关注的提问,会引导孩子去发现他自己内在的资源。

不要担心孩子很小听不懂,孩子的理解力往往会超出你的想像。

看到过程:不仅仅表扬结果,要看到过程中孩子的努力。

比如,一个置身于玩具混乱的客厅的妈妈,也可以看到刚才孩子收拾玩具的行为,告诉他:“ 妈妈刚才看到你整理了自己的玩具,真不错!”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