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书房65: 所有人都会问Why,真正能熟练应用的凤毛麟角
元思维的第一个关键切入点就是why?先看一个案例:
假设上司或客户要求“调查无人机的相关事项并汇报上来”,请在1分钟之内把你能想到的应该采取的措施尽可能多地列举出来(目标:10项)。
例如:
· 在网上搜索查询
· 向(公司里可能了解这方面情况的)别人请教
· 购买相关书籍
【解说】
大家都想到了哪些措施呢?
首先,请把你所列举的措施分成两大类:
一类是以“调查无人机”的指示为前提,思考具体用什么方式来实行的措施。例如:
· 在网上搜索美国引进无人机的案例
· 阅读电子版的国外入门书
· 自己买一款便宜的无人机来试用
还有另一类措施是对指示提出疑问,思考“为什么要调查无人机”,即确认这项指示本身的目的。例如:
· 向提出指示的人确认“调查结果的用途”
· 针对调查目的提出假设
估计大家列举的大部分措施都属于第一类,可能也有人列举了属于第二类“确认初始目的”的措施。
通过这个例题,大家可以了解到自己的思维方式是重视具体问题和实施方的“How”型,还是重视目的的“Why”型。重视目的的“Why”型思维方式更接近本书所介绍的元思维。
元思维是指在面对问题时,不是立即开始着手解决,而是首先针对问题本身进行思考。如下图所示,这意味着从更高的视点来看待问题。
![](https://img.haomeiwen.com/i1799851/0805a7cbf151b0a7.jpg)
总的来说,这两种思维方式截然不同。一种在面对问题时不假思索地认为问题“就是这个样子”而立即开始采取行动;另一种则先要思考“问题本身是否妥当”,然后再决定如何行动。
不具备元视点,就会完全沉浸于问题之中,错误地认为这就是整个世界。也就是说,在这种状态下,完全无法洞察到“问题之外的”和“其他应该注意的”问题等。
寻找“上层目的”
“元视点”的说法本身比较抽象,上升到元视点,思考上层目的,便可以发现解决问题的其他方法。“Why”与其他疑问词的差异:
![](https://img.haomeiwen.com/i1799851/0312a0a6ed61d629.jpg)
以基础问题(What)为中心,可以通过向上追溯上层目的的Why方向和向下的具体化方向两种方式来思考应该采取的措施。
向下的疑问词是5W1H分析法中除了Why和What之外的When、Who、Where、How以及How long(How much)等。这些疑问词可以在“如何解决问题”方面为我们提供线索,但只有Why才有可能告诉我们“问题本身的问题”。
思考上层目的的两个意义;
第一个作用是探究真正的目的,如果发现还有其他应该解决的问题,就要“重新定义问题”,可以发现新的问题。
即使问题本身没有问题,我们也可以通过思考上层目的,在如何解决问题方面获得线索,例如应该优先解决哪个部分,应该向着哪个方向解决等。
这两种作用的不同,也是“尽快妥善解决问题”与质疑初始问题是否妥当或者“重新定义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之间的不同。在解决问题之前,追溯到发现问题以及明确定义问题的“上游”,从而改变战场,这是Why型思维作为元思维带来的结果。
Why从两个角度“超越时间”
面向过去追问“为什么”,可以从“因果关系”的角度探索导致结果的原因;面向未来询问“为什么”,则可以从“方法与目的的关系”出发,思考目前的方法所能实现的目的。“Why”能够超越时间的制约,将现在与过去、现在与将来连接起来。
通过“面向过去的Why”和“面向未来的Why”,上升到元视点,从时间上把两个场所连接起来,从更高的层面在下层的事物之间建立关联。
![](https://img.haomeiwen.com/i1799851/362ec1b6fc6514c4.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799851/3fce3b2913608f21.jpg)
只有Why可以表示“关系”
“5W1H”的疑问词中,只有Why能够表示两个事物之间的“关系”,其他疑问词则都是为了准确探究事物属性而使用的。
对“为什么”,无论如何简短,都无法只用一个名词来回答。这一点也体现了“为什么”的特殊性。
如果将其他疑问词比作“点”,那么就只有Why能形成“线”。点是0维的,线是1维的。也就是说,Why与其他疑问词分属于不同的维度。
正如Why作为疑问词的这种特殊属性所体现的,也可以说“元视点就是上升到另一个维度”。
只有Why可以反复使用
发生故障和问题时,如果想找到根本性的解决方案,而不是表面上的解决方法,就需要反复追问“为什么”。其他疑问词无法做到这一点,只有“为什么”可以反复提问。
只有“为什么”这个疑问词可以多次使用,从而帮助我们上升到更高的维度(也就元视点)。
实践中要特别注意:
1. 照单全收之前先“推敲”
亨利·福特有一句名言:“如果你问顾客想要什么,他肯定会说‘想要跑得更快的马’。”
这句话从某个侧面很好地诠释了Why型思维追问“为什么”的重要性。如果福特公司“完全”按照顾客的要求去做,恐怕后来得到普及的就是“福特牌快马”了而不会发明汽车。
2. 别把方法当作目的
工作中还有很多活动会逐渐陷入“把方法当作目的”的状态。
在一些比较稳定的组织、比较有传统的大公司或大企业中,“把方法当作目的”的现象比比皆是,员工在这种组织中待得越久,思维就会越僵化。面对那些已经成为惯例的措施,应该随时追问其目的,这也是元思维最基本的要求。
3. 练习“改变战场”
Why型思维可以帮助我们改变战场。这意味着从非元视点考虑问题时的战场与从元视点考虑问题时的战场之间,存在截然不同的“判断标准”。
通过前面的论述可以发现,从方法的角度考虑问题时与从目的出发考虑问题时的判断标准不同,根据有形的事物进行判断与根据无形的事物进行判断时的标准也不相同。也就是说,从元视点思考与从非元视点思考,会看见完全不同的世界。
————————
这是《高维度思考法-职场解决篇》主题分拆阅读的第3篇,希望每天的主题能给您带来启发、让生活更美好、工作更优化。
更多内容,点击二维码,加“轻鸿说”公众号
![](https://img.haomeiwen.com/i1799851/6a7e275caf25b1b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