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提问 | 向自己提问,是你开始成长的标志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几千年前就开始用问题来反思自己,约束自己。为了实现自我成长,我们也可以学习他老人家的精髓,通过向自己提问,逼自己多思考,慎行动。
一、问题驱动着我们的行动。
今天早饭吃什么?待会是坐公交还是地铁上班?最近工作量有点大,干完这些要不要跟BOSS申请下休假?
我们几乎在做每件事之前都习惯问个问题,或问别人,或问自己。
我们在采取有意识的行动之前,都会提出问题,来刺激大脑思考问题,然后才作出决定。
例如,面临一个重要的面试,你会提前很久开始准备,向自己抛出一个又一个的问题,这次面试我该穿什么?面试官可能会问哪些问题?我该怎么回答这些问题?我的这些回答可能会对这场面试产生怎样的影响?当这些答案逐渐浮出水面时你才会采取行动。
现实中,我们都是被问题驱动着向前的。
二、问题驱动着我们的思考。
人总是好奇的,面对问题,我们总是试图找到答案。
比如,我告诉你这篇文章每段的最后一个字连起来是一首诗。你一定会好奇地问自己:作者有这么好的文采?接下来你也许会从头到尾先将这篇文章看一遍,结果发现我在吹牛!
换一个稍微正经点的问题,比如,你对你目前的工作是否感到满意?你是否期待着自己能有更好的职业发展?这时你会想到工作中的委屈、不满以及自己上次愤愤中做出要辞职的决定,然后思考为了改变现状,现在的你需要做什么。
问题只是一个契机,通过问题,我们思考、行动、总结,然后遇到新问题,再重复思考、行动、总结的循环。在一个一个的问题中,我们不断成长。
三、问题限制着我们的视野。
有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叫做选择性注意力实验,实验中有两支队伍,一支穿白色衣服,一支穿黑色衣服,这些队员一边传球,一边在场上穿插走动。研究人员给实验对象的问题是:穿白衣服的队员总共传了多少球。
最后的正确答案是15次,但当研究人员问实验对象是否看见黑猩猩时,50%的实验对象都表示没看见。
后来研究人员解释,看不见黑猩猩并不是因为视力问题,而是当人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个范围内时,他就很难注意到不在这个范围内的东西。
《学会提问-实践篇》的作者做了类似的实验,但是他问的问题是:传球的人数是多少,没传球的人数是多少?传球的男女个有几个人?结果不管问的是什么问题,实验对象都发现了黑猩猩。
因为实验人员不再只关注白色衣服,还关注黑色衣服,这样他们很容易就注意到了黑色的猩猩。
由此可见,我们的意识是可以被问题控制的,一旦问题改变,我们关注的范围也发生变化。通过提问不同问题,我们可以获得新的视野。
四、每天6个自问,刺激自我成长。
现在我们知道,问题不仅能够驱动我们的思考与行动,还限制着我们的视野。
这意味着通过问自己特定的问题,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思考主题、观察世界的视野以及最终的行动。
如果我们能够提炼出与个人发展紧密相关的问题,并坚持每天问自己这些问题,即使不能加速自己的成长,也能帮助我们避免走很多的弯路。
看完《学会提问-实践篇》,结合有关个人成长的知识与个人经验,我总结了6个与个人成长有关的问题。
通过每天的自问自答,这些问题给了我很多的启发并帮助我避开了不少的坑。
1、我最渴望的是什么?
假如你的生命已到达终点,你躺在床上开始回味这一生,想象下什么事会让你觉得此生无憾。
或许这个时间跨度太大,我们把时间拉近点。
五年后的今天,你最希望自己成为什么的人,那时的你身在何处,身边有谁,做些什么事?这个画面就是你现在最渴望的东西。
每天出门前问自己一遍这个问题,这个画面将会越来越清晰,你的思考与行动也会被这个画面所影响。
比如,当你脑中的画面是一个执笔为生,著作等身的作家,你就会想到现在的文章写的太差,或是昨天写的文章数据没达到目标,关于写作,需要精进的实在太多了。
比如,当你脑中的画面是一个温文尔雅,谈吐不俗的绅士,你就会想到自己昨天说了什么脏话,或是在例会上与人唾沫横飞的争执,想到要试着控制自己的情绪。
当你每天都站在这个高度向自己提问,你思考问题的深度及广度将不断提升。
2、我最渴望的东西的明确定义是什么?
这个问题是逼迫自己去给那最渴望的东西下一个明确的定义,即使这个定义不完整,但是它囊括了当前的你对它的所有认知。
很多在简书努力耕耘的朋友应该都有着以写字为生的渴望,但到底什么是以写字为生,估计很多人都没有明确的定义。
记得我刚接触简书的时候,雄心万丈,想着将来能够出几本书,然后拿版税拿到手软,那时我对以写字为生的定义就是靠版税赚钱。
后来通过报名了几个训练营,了解到现在出书拿的版税其实很少,现在很多人出书更多的为了增加曝光度,打造个人品牌,然后通过专栏投稿、开办新上线先训练营、搭建自媒体平台等方式来赚钱。这是我目前对以写字为生的定义。
我知道这个定义一定是不准确的,但它是我目前对以写字为生的所有认知。
明确这个定义有什么用?
假设你最渴望的事是森林那边的一座豪宅,你在森林的这边,你梦寐以求的就是能够住在那栋豪宅里,但中间隔着一个危险重重的原始森林。
这个定义就如同一张地图,上面有着达到森林那边的路径。这个定义越明确,地图上的路径就越是清晰,你能够成功到达森林那边的概率就越大。
3、为了达成目标,我该做什么?
目标有了,大致的方向有了,接下来需要的就是明确行动。
为了达到森林的那边,除了手中的地图,我们还需要一个强健的体魄,一套像样的装备,这样才能保证能慢慢接近目的地。
为了能达成以写字为生的目的,我们需要好的文笔,对目标读者痛点的把握以及解决这些痛点的能力,我们还需要优秀的沟通能力、演讲能力。这样才能顺利地走过地图上标出的路。
不管你的目的地是近在咫尺还是远在天边,为了达到那里,必须掌握当下的你最需要做什么。
4、如果万一失败了怎么办?
你除了有A计划,还必须要有B计划 。
没有什么事是一定能成功的,因此你必须保证当A计划没有完成时,还有B计划可以帮自己躲过难关。
很多人都知道剽悍一只猫在做自媒体之前是名非常出色的英语老师,他的启动资金也是通过教英语赚的。也就是即使他做自媒体失败了,仍然可以回去当英语老师,而且工资也不低。这就是他的B计划。
当然,如果你家底殷实,即使计划失败,仍有充足的资金支持自己东山再起,B计划就不是必要的了。
但贫穷如我是没有这样的条件的, 所以B计划是必须要考虑的。
5、我有没有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在公司上班,你需要站在公司角度思考公司需要什么样的员工,这样你才有机会往上走;
做营销时,你需要你的目标用户到底需要什么,你必须站在用户的角度思考;
写文章时,你需要了解你的目标读者关心的是什么,你需要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文章该怎么写;
与人沟通时,即使你知道是人都需要自重感,但每个人所看重的东西千差万别,你需要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
……
同一件事,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会给我们更多的信息,帮助我们做出更好的判断,获得更大的视野/
这个世界只顾自己的人太多,如果我们能坚持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我们的视野将越来越宽广,到达目的地的概率也会越来越大。
6、为什么?
据说丰田公司教导员工在思考问题时,要连问自己5个为什么,来训练员工深入挖掘问题的能力。
坚持问自己为什么,这个习惯会帮助你加速成长。
当你发现同类型的文章,别人的数据总是比你好,这时问下自己:为什么?这个问题将会诱导你去思考着别人文章的优点、你的文章的不足。
当你发现你总是容易发火而引发各种矛盾,这时你停下来问自己:为什么?难道总是因为别人的错误?还是因为自己的情绪控制能力有待提高?
当我们发现异常情况发生时,一定记得问自己:为什么?这将帮助你发现异常现象背后的原因,发现自己急需改进的地方,这些都是成长路上必须跨过的坎。
五、结语
我们的大脑讨厌不确定的事物,面对问题,我们总是想方设法找到答案。
所以我就想为何不利用我们的这个天赋呢?通过问自己一些问题,刺激大脑思考,这样的思考既高效有节省意志力,一箭双雕。
结合有关个人成长的知识与自己的实践经验,我总结出了6个问题,通过每天向自己提问,刺激自己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逐步实现自我成长。
这6个问题是:
1、我最渴望的是什么?
2、我最渴望的东西的明确定义是什么?
3、为了达成目标,我该做什么?
4、如果万一失败了怎么办?
5、我有没有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6、为什么?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