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人觉得要做成一件事很难?
禅师给弟子们出了一道题:
把你们放在一个四面是墙的房间里,房间里有扇门,你要找到它,因为你只能从门中出来。
弟子们找了很久,连砖缝也没放过,甚至有的人觉得门可能在地面上,最后,大家找啊找啊,终于确定没有门,只有墙。
一个小徒弟想:没有门,就不能自己造一扇门吗?
于是他推倒了一面墙,把它变成一扇门,施施然从中走出来了。
有人问:他破坏了墙。
是的,他破坏了墙,但是这堵墙不在眼前,而在你的心中。
别忘了,目的是从“门”中走出来,记住目的就行了。
有人会说:你这是告诉人们只要能成功,就可以不择手段吗?
并不是这样。
我们每个人做事都要有原则、有底线,不能侵害他们的利益,不能做损人利己的事。
我想说的是:很多时候,我们做事瞻前顾后、畏手畏脚,是因为我们的条条框框太多,而这些条条框框更多的来源于我们的内心,我们太顾及自己的名、利,而忘了做这件事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举个例子:
一个晚辈得到一瓶好酒,去给一位长辈送酒。
当晚辈拿出酒时,长辈敏锐地发现装酒的盒子底部有破损。
这个晚辈也是一个毛头小子,不懂什么礼节,当他单手把酒递给长辈时,长辈脑子中在做挣扎。
如果自己用双手接过酒盒,其中一只手可以扶住盒子破损的底部,这样酒就没有从盒中掉落的风险。
但是这里面有一个问题:
晚辈用单手递酒,作为长辈却用双手接酒,未免有失尊严,显得自己没有面子。
所以,长辈决定也用单手去接酒,果不其然,当长辈刚碰到酒盒时,酒就从破损的盒子底部掉了出来,一瓶好酒就掉在地上摔碎了。
当酒摔碎的那一刻,老者心如刀绞,后悔莫及。
这位长辈已经预见了可能出现的危险,为什么他还要义无反顾地去让危险发生?
因为尊严?因为面子?
这些都是表象,问题的根源在于他根本就没有弄懂事情的本质。他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得到那瓶好酒。
但是,他却被自己内心的条条框框限制住了。
不同的人被自己的内心框住后,会有不同的表现:
有的人埋怨老天的不公、埋怨世道的不平。
有的人把责任归咎于他人,他们总能从他人身上找出问题。
有的人自我责备,悔恨自己当初如果不那么做就好了。
人最可悲的地方在于:
在错误的路上投入万分艰苦的努力。
没有找到事物的本质、根源,再努力也是徒劳。
那么,人们内心的条条框框到底是什么?
主要是名、利。
人们做事会为了名利而畏手畏脚,这个名利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
比如,
退休老干部为了体现自己的身份,不愿意去菜市场买菜,硬着头皮去无机蔬菜店买菜。
老师讲错了题,不愿意向学生承认错误,硬着头皮乱诌。
这种过于重视名利的人,在佛家看来算是“着相”了。
《金刚经》说:
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着相的人活着会很累,会很痛苦,而且,人最主要“着相”的原因来源于对名利的执着。
人们只看到了名利给人带来的好处,可忽略了名利给人的牵绊,名利更多的是一种枷锁,它会限制人们达到目的,会阻碍人们看到事物的本质。
《学经》说:
善行者无名,唯质朴是从。
真理总是那么平实无华。
遵从自己的内心,想做什么就去做好了,不要在乎他人的眼光,不要在意是否有利益所得,不要在意名利会被他人所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