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老师摘录】压力下的求生存沟通姿态

2017-06-20  本文已影响66人  永智平步青雲

常见的求生存沟通模式

(应对姿态)

求生存沟通你有没有习惯性的沟通方式?

当价值感低的时候,你习惯第一时间使用的沟通模式是什么?

应对姿态,是人们在沟通中,当分歧和压力状态出现时,一种条件化、自动化的反应模式,是一种不一致的沟通模式,类似于防御机制,不属于人格范畴。

是人们童年时期为适应家庭的压力环境而自发形成的一种求生存的沟通模式。

那时候的儿童是无助的,为了应对父母,不得不发展出来一种保护自己生存下去的应对方式,在成年后遇到类似的情境时自动启动,成为随身携带的一种习惯。

在成年后人们所继续使用的沟通姿态,往往是源自一个低自我价值和不平衡的状态,人们采取这些姿态来保护其自我价值,尝试得到他人的接纳,同时隐藏绝望,以感觉到与他人的连接。

因此应对姿态也被称为压力下的求生存沟通姿态。

在一致性沟通里,是平衡的。

我尊重你的体验,也尊重我的体验,我们把所有人都包容进来。

但有时沟通会失衡,你会被自己的情绪所掌控,于是我们就进入各种应对模式当中。

失衡的时候,我们就会否定一些东西。

萨提亚根据其表达形式和内在的动力指向归纳总结为:

指责型、讨好型、超理智型(或称电脑型)、打岔型(或称分散注意型)四种应对姿态。

在这四种姿态里,每一种都对沟通的三要素中敏感的一部分进行忽略,只考虑到其他一个或两个元素,从而导致了沟通的失衡和不一致。

萨提亚在沟通姿态上的创造性还有,她运用身体姿态夸张地外化内在的心路历程。

她透过“身体的雕塑”具体表现人与人之间的内在历程与动力,使隐藏的更容易被看见,使抽象的变得更为具体。

讨好

讨好的人会给别人不真诚的感觉,自己也会忽略自己的感受。可能某些经历,让他们对自我的评价比较低,他们委曲求全的取悦别人,来获得与他人的交往,或者平息事态。其实这是很让人心疼的,做出了很多牺牲。他们对别人的关怀、滋养、在意,是美好的,是值得珍惜的。他们完全有理由认为自己是好的,自己可以帮自己站起来。 讨好的人往往有很多的情绪,他们喜欢抱怨,这是因为他们没有力量去指责。他们内心深处最大的情绪是悲伤,由于内在中他们把自己丢失了,他们有很多悲伤。他们心里没有自我,而嘴上常常带上我,与这类人相处谈他们的感受,多了解他们的感受是什么,关注真诚之外的友好、善意、敏感。

指责

当我们了解愤怒是习得的自我保护方式,我们会发现那个咆哮斥责的人只是用能量保护自己罢了。他们的无助、焦虑、害怕不希望被别人看到,他们是在指责别人和推卸责任,同时也是在保护自己。他们用指责表达的期待中,也有一份对他人的在意,甚至是关心和爱。他们的沟通中是没有他人的,当你是透明的,他们是要控制他人,以自己为中心,意思是只有我是对的,他们要不断的改造他人改造世界,因为只有自己才是对的。常用“你如何如何”,把责任推给他人。愤怒是因为付出后的索要,自己的期待落空,感觉被侵犯,与这样的人相处需要谈他们满足和期待。

超理智

他们很有权威的样子,有知识又注意细节。可也是脆弱和孤单的,可能成长中接触感受是危险的,或是被忽略过的。他们很不容易的努力做个有价值的人,帮助别人理清逻辑和道理。只是难以表露感受。超理智和理智是不同的,不过难以辨别。超理智的人对应的是解决差异,但是这样的人往往停留在思想,表现的极其冷漠,用很多的名言,很多的理论把自己束缚住,缺乏行动。犹豫不决,充满恐惧,常用一些类似“再看看吧,太感情用事”这样的语言。往往带有“我看到了,你也应该看到”这样的隐语。与这样人相处我们要注意他们的身体反应,与他们谈观点作为开始。当他们被打动时往往他们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而表现出身体僵硬。

打岔:

他们表现出幽默和创造力。他们也有孤单和焦虑在。他们表现为逃避,最为明显的一种表现是懒,懒是因为背负了巨大的恐惧,这种恐惧是对角色的恐惧,对失败的恐惧,对未来的恐惧,对冲突的恐惧。用懒这样的方式来逃避。孩子又变现为用一些怪异的行为进行打岔。他们在内心深处有很深的渴望,被接纳,被认可。与这样人相处需要用肢体语言来帮助,肢体语言可以帮助他们获得力量,这样可以有效的沟通。

我是汤丽兰,专注0-12岁儿童心理研究,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萨提亚家庭治疗师,提供亲子课程,父母课堂,心理咨询,青少年训练营,演讲口才训练,微信:tang-zkyxls

如果在育儿过程中有什么疑问可以留言提问。我会解开你的疑惑,让你育儿不再迷茫。欢迎新老朋友一起聊聊养孩子那些事。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