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在学习生活中找到自主感、胜任感、联结感?
关于学习,大部分时候我们都在关注专注力,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在强调培养专注的能力,却很少关注或者不太了解学习还需要发散模式。
最近的脑科学研究表明,大脑中有两种思维模式:专注模式和发散模式。这两种模式对学习都必不可少。在专注模式下,学习是集中注意力,不断巩固已经掌握的基础知识,就像聚焦的激光灯的光束;
与专注模式不同,发散模式会让大脑的不同区域得到相互联结的机会,并且反馈给我们宝贵的灵感。当我们学习一个全新的概念,或者要解决一个陌生的问题时,发散模式往往会发挥更大的作用,这就好像起到了一个“广角的光源”(的作用),光柱会分散,照亮的范围更广,但各处的光强都会降低。人的大脑就会不断在这两种模式中切换进行的。而发散模式,大多数情况下,是我们在放松的状态下可以达成的。所以,对于孩子来讲,有张有弛是很好的一个节奏。
我们与其盯着孩子的磨蹭行为干着急,不如有意识地去创造一些“转换时刻”,让孩子在两种思维模式中进行切换。这个看起来有点浪费时间,实际上是在提升学习效能。常见的可以激发发散模式的有:绘画或涂鸦,沐浴或者是泡澡,起来活动活动,还有睡觉!千万不要小看睡觉的重要性,充足的睡眠是保障良好学习效能的最重要因素。但是千万要注意哦,打电子游戏,看电视,这些看似娱乐放松,其实只是让我们陷入了另一种专注模式,我们不鼓励在转换时刻的时候做这样的一些事情。
记得有一次,孩子在为第二天的英语考试做准备,要背诵好几篇英语课文。本来孩子就有些罹难情绪,硬 着头破背了几篇,实在背不下去了,一个简单的句子死活就记不住,我知道,我再继续要求他硬背下去,不会有什么好效果,于是我放下课本,让他起来走动走动,甚至在床上打几个滚也行,他一开始清空觉得有些不可议,但是活动了5分钟,回来再背诵,那个卡点一下就过去了。
其实,不光是每一个学习任务需要两种模式的转换,孩子的整个生活也都需要更加均衡的时间管理。
我想跟大家强调的一点是,时间管理,并不是指你如何使用时间,也不是管理时间,因为时间对每个人来讲都是平等的。你管不管它,一天都是24小时,时间管理列多的是把精力和专注点放在我们自己身上,理解我们是如何分配我们的精力和时间的。
孩子一天的时间至少需要包括:学习时间、自主时间和亲子时间,尤其是在小年龄阶段。
学习时间:指的是孩子完成家长及老师布置的任务,包括作业 、课外班、兴趣班。
自主时间:就是孩子可以完全掌控的时间,他能决定自己在这段时间里做些什么。
亲子时间:这是我们一直在强调的联结感对于孩子的重要性。亲子时间就是增进我们和孩子之间联结的时间,比如:亲子阅读、亲子游戏等等。
请记往:学习时间长并不等于学习效能高,只有合理安排好三种时间,才能够让孩子协同增效,让孩子有自主感、有胜任感、有联结感,让我们的学习更主动轻松。丹尼尔、西格尔博士在他的《如何让孩子自觉又主动》一书当中,也指出要想拥有整合发展的大脑,平衡的日程表安排非常重要。平衡的日程是允许孩子做小孩,不会把他们的每一秒都安排满,不会让作业和规划性活动占据每时每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