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本《天生的烦恼》书摘
一人类种族变迁的史诗 8040
1物种之起源
一个物种,在不同的环境压力下会产生不同的变种,这种变种,就是“种族”。
种族之间的差别取决于等位基因的表达频率
生殖隔离发生了。从这一刻起,他们正式成为了不同的物种。
2 基因的软清除与硬清除
硬清除之所以少见,是因为只有当突变使得某个等位基因获得非常巨大的优势时才会发生,就跟高考考上北大一样,自然比较困难。
3人类大迁移
人类基因的变化图谱基本是沿着迁移路径而变化的,将基因的变化路线穿起来,会得到一个树根的形状,源头在非洲,分枝遍天下,枝杈间并无交错。
4三向分离与五大种族
亚洲人的EDAR-V370A基因诸多:
一种解释是性选择,即这些性状在获得异性好感、增大交配几率方面有优势。另一种解释是汗腺,三万五千年前(EDAR-V370A出现之时),中国中部又湿又热,汗腺发达有利于降温。
总体而言,学界通常把人类分为五种:非洲人、东亚人、白人、澳大利亚土著和美洲土著
5DNA标记技术:寻找祖先的钥匙
对非洲人的研究,可以辨认出14个不同的古人类族群,说明这块大陆上一定发生过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与混合
6自然选择:进化的分野
自然选择的原理是这样的:一个区域的环境会使得携带某种等位基因的人显得更强大,此时这个基因就是“有益”的
有益基因在一个地区人口中的传播会导致基因多样性的减少
非洲以外人口的基因受到了更多的环境选择。
二 关于“种族”的争吵
1人类一直在进化,“种族”真实存在
,“种族”是真实存在的,生物学给予了其真实存在的证明。基因技术使得遗传学家可以追踪个人的某个基因段落,并确认这个段落来自非洲祖先、欧洲祖先或别的大陆祖先。
2社会科学家们有话要说
社会科学家力求固化如下观点:人类社会的差异来自文化与环境,而不是来自基因或遗传。人类群体之间生而相同。
其一,西方社会对种族主义的反对已经根深蒂固,成为了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与道德观
其二,有学者担心某天会发现某种基因,证明一个种族比另一个更聪明,这也基本不可能。
其三,种族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种族遗传学的研究会解释某个种族在某个方面的优势,更会揭示出人类在生物学上的共通性。
四,基因在社会变化中并不是主导者
3“种族”概念的诞生
《关于人类物种的不平等性》这本书的出现被视为种族主义恶化的重要标志。他用肤色将人类种族分为白人、黄种人、黑人
巨著《物种起源》横空出世,将“进化论”带入了近代科学。12年后,他又出版了《人类的由来》,其中专门提到了人类
达尔文宣告,无论看起来有多么不同,人类的差别都没有大到能被分成不同的物种。
不同种族之间的渐变性是无法将人类分成不同物种的最强论据,你几乎很难找到存在的某种特征是一个种族所独有的
4 达尔文主义与优生学
达尔文的表弟
写了一篇小说《不能说的去处》,描绘了那些没有通过优生学测试的人被官方禁欲,并打入集中营成为苦工的画面。
许多支持歧视性移民法的人都读过一本书——《伟大种族的逝去》,其作者格兰特是典型的种族主义者与优生主义者。
这本书的一个狂热读者就是希特勒
5 种族主义的灾难
优生计划的另一个延伸是犹太人灭绝计划
大屠杀的很多原始思潮都可以在二三十年代的美国优生学中找到源头,北欧优越论、纯种血统论、绝育计划,都是美国优生学者们提倡过的。
三人类社会的进化
1人类,一种社会性的动物
社会性是人的一种本能,由自然选择所塑造。
暴露自己的注意目标一定程度上就是袒露自己的思想
人的眼白大是因为人类拥有了靠眼神交流的能力,这使得团结协作的效率得到了提高。
2 从猿到人
保护一大群配偶的成本随之升高,最终导致多数雄性变成了一夫一妻制。
从此,孩子就有了可辨认的父亲。姻亲关系随之建立了起来。
就在树上的是猩猩,走出陆地的成了猿,走出树林带给人类祖先危险与挑战,他们被迫做出了改变,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合作。
3 合作——人类的天性与美德
分享性意图这种能力让孩子能更好地推断他人的思维与意图,也让他们主动寻求成为团体的一员。
社会准则与惩处违规者的概念深埋于人类的本能中,并由此衍生出自我惩罚机制——羞愧与内疚。
第一个被破解的关键词是“信任”。想实现复杂的合作,我们必须比其他物种(比如黑猩猩)更加信任自己的同伴。
催生素的认识又更进一步:它的作用是有局限的,在增强组内成员信任的同时,也会产生对外人的抗拒心。
另一个受到遗传影响的社会特征是“攻击性”。
4 社会的自我调节机制:制度
人类社会通过改变自己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来应对环境的变化。
这种改变的切入点是“制度”。
环境与资源发生变化时,新的社会体制便发展出来,适应新制度的人能脱颖而出,其家族亦枝繁叶茂,几代人后这些新体制便反馈到基因组中
5从“游民”到“村民”
平权可以限制变化,以保障狩猎—采集系统的稳定。
狩猎—采集社会只有一种分工:男猎女采。定居社会的劳动分工则变得专门化,并随之带来了贫富差异。
在好战的社会中,攻击性强大的战士会有更多的后代;在贸易型的社会中,智慧聪明的商人会有更多的后代。
人类从采集狩猎的流浪者转化为定居部落的过程被称为“驯化”,人类的驯化过程与第一批农民驯化动物的过程相辅相成。驯化中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就是骨骼薄化,这一特征在世界各地的人口中都独立发生。
6从“村民”到“国民”
国家首先出现在人口密集区域,特别是农业发达的大河流域
四宏观进化与微观进化
1 再论制度
制度背后一定是有相应遗传基础做支撑的。
2文明的脉络:压倒部落,走向国家
种族为了适应环境而发展出适合生存的体制
压倒部落制度,国家权威才能彻底取而代之:
中国
两条大河灌溉出大量的优良土地,带来了人口增长与战争。
让政府强于人民,这就是商鞅改革的关键
汉武帝推出的国家考试(科举制的雏形)也是一个神来之笔
中国国家的建立是因为部落制度无法再满足战争的需求。
印度
影响印度最重要的因素不是战争而是宗教
3人类本质的变化——英国工业革命
马尔萨斯陷阱是一个经典的经济学定义,首见于马尔萨斯1798年的《人口论》。它的意思是指,生产力改善会带来丰富的食物,并促进人口增长,反过来消耗增加的食物,于是人类将不断地在代际间重回饥饿。
经济学家格里商利・克拉克提出了一个独特的猜想:是人类本质的变化提高了生产力。
非暴力、节俭、勤劳、耐心等特性在几个世纪间随着遗传逐渐增强。
工业革命不是前一个世纪的条件造就的,而是由此前一万年的进化缓慢累积出的人类行为进化所孕育。
遗传受到了自然选择的影响。漫长的选择偏爱经济成功者的基因。
4 人类本质的变化——中国的变迁
考试制度最可能筛选出记忆力、智商和忠诚度很高的人才,但事情总有两面,考试制度强调对经典的死记硬背,反过来限制了特立独行与颠覆性的创新。
5犹太人——一个种族进化的案例
DNA研究显示,犹太人是一个某种程度上独立繁衍、在遗传层面可以定义的人口
犹太人的身体适合城市职业,而不适合狩猎及军事。
智力型职业的选择压力使得高智商德系犹太人被挑选出来
在这个多数人不识字的世界里,全民识字的犹太人简直就是开挂的存在,他们可以从事任何需要读写能力的“高级”工作。
五走向富裕,走向未来
1 部落社会
2 摆脱部落与贫穷
想进入现代工业社会,有两个条件:
发展出能够脱离部落体制的新体制;
人口的社会行为要脱离部落时代的暴力、短视与冲动,学会信任与责任,就像工业革命开始时的英国人那样。
3 国家贫富原因之探究
经济学家一般认为经济发展来自体制和资源,不取决于人本身。
是否向着包容性制度转变,是富国与穷国的唯一差异。
4望远镜的故事
17世纪早期,东西方文明在社会行为和体制上就已经有了根本性的差别。欧洲社会更具创造性和外向,乐于接受新技术,中国和伊斯兰世界则显得缺乏好奇心和守旧。
5西方的活力
西方拥有竞争机制的开放社会,东方则在历史上趋向专制
开放社会则带来了法制、科学进步及消费和技术推动的经济发展。
相比于中央集权的独裁社会,多权力中心更容易避免对新思想、新技术和新发明的压制。
6西方的崛起
达伽马拜访了印度,哥伦布找到了美洲,大规模的探险催生了一大批新技术、新物资与新贸易的诞生。中国的探险与贸易则被皇帝限制,郑和七下西洋没有带来持续性的影响。
7进化影响历史
每个社会的独特体制都是遗传和文化的组合影响。
遗传在每个种族中注入稳定性与连贯性,这是缓慢的变化,快速的变化则由文化来施行
西方获得了比其他文明更好的探索性与创造力,今天亦然。
东亚人拥有最丰富的人口,非洲人则有最大的基因库,他们都有着不同的优势。
8 伟大的进化史
文明的差别主要来自人类社会行为的细微变化
人类的社会行为中有着遗传的因素。
第一, 灵长类动物的行为具有遗传性,我们与黑猩猩从共同的祖先处继承了一些模式
第二, 这些遗传性的社会行为加固了人类社会的体制。
第三, 社会行为在此前的5万年中不断进化,不同大陆的人类获得了不同的进化方向。
第四, 存在证据表明,进化的社会行为在今天的人口中可以观测到。比如工业革命的产生,比如犹太人的高智商。
第五, 明显的差别出现在人类社会而非人类个体之间。人类的本质相近,但细微的社会行为差别造就了不同的社会形态。
打消对于讨论种族的恐惧,并开始探讨与理解这个深刻的事实:人类是在持续进化着的,而且是普遍与区域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