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扼杀你的孩子吗?
1
周末和朋友Q聊天。当谈到”梦想“时,Q先是低头想了好久,后来才幽幽地开口,说起了自己的一段往事……
当时Q读高中,成绩很好,基本稳定在班级第一、二名的位置,而她为自己定下的目标是中央美院。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她几乎每天晚自习都待在学校画室(这是学校允许的),回到家后再学习,去赶当天的作业。
可是有天晚上,当Q十分投入地临摹着面前的石膏像时,班主任忽然把她叫出了画室。她看到自己的父亲,抱着手一脸严肃地站在画室门外。
Q说,她并不记得老师和父亲当时都说了什么,只记得那天的月亮很大、很圆,看起来离自己那么近,近到仿佛只要爬到楼顶努力伸伸手就可以摸得到一样。
最终,Q安安静静地回到了教室,从此以后便再也没碰过画笔,就仿佛她从未有过那个色彩缤纷的梦想。
如今的Q,平静得如同一汪波澜不惊的潭水。但若是你有仔细观察过她的眼睛,就会发现那里面似乎缺少了某些东西——在她17岁的那个晚上,又或者是在整个成长过程中逐渐丧失的生命力。
2
想起不久看了一部动画电影《狼的孩子雨和雪》,主要讲述的是一位与狼人相恋的女人,独自抚养两个孩子成人的故事。奇幻的外衣下触及了亲子关系中最本质的问题,关于爱与分离。
其中有一个情节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就是当女主刚生下女儿“雪”的时候,与狼人爸爸两人依偎在孩子两侧,满怀爱意地畅想着孩子的将来:
雪妈:一定是个很善良的孩子吧。
雪爸:也许还会是个很聪明的孩子呢。
雪妈:长大以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呢?
雪爸:护士也好,老师也好,面包师也好,总之希望她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
电影的最后,姐姐雪选择了留在人类世界继续生活,而弟弟雨回到了狼的世界。看影评时,有人对弟弟的选择非常不理解,甚至称其为“白眼狼”。但我觉得这里才真正反映了编剧及导演的良苦用心,是整个故事的点睛之笔:父母对子女最深的爱便是懂得何时放手,让孩子真正回到属于他们的世界中去,允许他们做自己。
3
每一对父母都是爱自己的子女的,但有多少父母敢于让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我们习惯用自己过去的经验去铺设孩子以后要走的路,却很少停下来问一问孩子:宝贝,这些是你所希望的吗?
事实上,一个经常为自己的人生做决定的孩子是富有生命力的。尽管因为年轻,TA会遇到一些挫折,但那些挫折最终和成就一起,让孩子觉得自己的生命是丰富多彩的。而这种自主选择的权利和承担后果的责任,终有一天会让TA深刻地体会到自己的人生是完整而真实的。
生命的价值在于选择,然而父母们却时常忽略了这一点。我们理所当然地觉得自己有权利、也有责任为孩子规划他们的未来,可这样的“未来”终究不是孩子自己的。我们所做的那些带有强迫性质的努力,本质上是在扼杀孩子的生命,去实现我们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