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他,唯倾听尔

2019-11-05  本文已影响0人  家有儿女李永臣

无他,唯倾听尔

经常在想,什么样的课堂是好的课堂?什么样的老师是好的老师?什么样的教育是好的教育?

参加新网师两个多月,好像已经有了答案,近几天再次阅读陈静静老师的课例研究《学习真的在这些孩子身上发生了》,更加让自己坚定的确认了答案,发生倾听的课堂才是好的课堂,善于倾听的老师才是好的老师,发生倾听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

倾听,是教育的根!

为了对陈老师的课例研究与日常的课堂实录进行对比,从网上找来一节课堂实录的片段:

四年级上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课堂

课堂实录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79-81页。

教学目标:

1.……

2.……

教学过程:

(一)第一次摸球活动

1.猜测。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生:喜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起来玩游戏!(学生们开心地叫起来。)……(话音刚落,教室里就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声音。一方同意,另一方强烈反对。)

师:那就请大家谈谈你们不同的看法。

生:因为口袋里有红球又有黄球,摸出这两种球都有可能,所以我同意玩。

生:我不同意。……所以这个游戏不公平。

师:你们认同哪一种观点?

(听了两位同学的分析.大家都赞成第二种观点。)

师:由于袋中红球的个数比黄球多,摸出红球的可能性大。……

【评析: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是苏教版教材第二学段四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在第一学段二年级上册教材已安排学生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会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词描述事件发生的情况。】

……

教学反思:

1.……

2.……

3.……

这是一节非常正常的课堂实录内容,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以及最后的教学反思,记录的都非常详尽,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的回答也进行了记录,而且在一些重点的地方还会有教学评析。

什么是课例研究?百度百科这样说:“课例研究,是指围绕一堂课的教学在课前、课中、课后所进行的种种活动,包括研究人员、上课人员与他的同伴、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对话、讨论。”其作用是:研究分析。

什么是课堂实录?百度百科没有纳入,但有实录:“实录就是按照真实情况,把实际情况记录或录制下来。”所以课堂实录就应该是:“按照课堂的真实情况,把课堂实际情况记录或录制下来。”其主要作用是:记录过程。

那课例研究和课堂实录到底存在什么样的区别呢?首先我认为是形式不一样,其次是作用不一样,从本质上来说:课堂实录,记录之后代表着这节课的结束,而课例研究,记录之后却代表着新学习的开始。陈老师的这份课例研究,就是新学习的开始,是陈老师新学习的开始,也是孩子们新学习的开始。

本学期,因为工作调整,不再担任数学学科教学,任教的是道德与法治,接到本次课堂研究的作业,还是想研究一堂数学课,所以就从四年级借了一个班级来研究。

很长时间了,每接一个新的班级,第一节课都是先跟学生提两个底线要求,第一是:上课认真听讲,第二是:作业及时完成,在教学的过程中也是尽量严格要求学生做到。

关于第一个要求,当时考虑的是,上课时要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习惯,这样一是自己能更好的把控课堂节奏,能更好的组织教学,二是也考虑到学生只有认真听讲了,才能更有效的学习,提升学习质量。

后来到了高年级,对学生的听讲提了三个层次的要求,第一是要争取把注意力转到课堂中,做到能听讲,第二是要做到认真听讲,第三是学会听讲,能抓住并总结分析教师或同学的讲话。

一直对学生听讲比较重视,但是更多的还是从学生的角度想的,更多的是要求学生怎么做。本学期参加了新网师培训,自从听了郝老师关于“倾听”的分析,感觉自己站的高度还是不够,自己的这些要求其实更多的还属于形式主义,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学生就是能坐端正在听,效果肯定也是不行的。需要从自身分析,自己学会“倾听”,然后再培养学生的“倾听”意识,这才是更科学的教育,所以本次的课堂研究还是想从关注倾听入手。

一、学情分析

这个班级我也是从本学期才开始教他们道德与法治课,虽然没有任教语文、数学、英语课,但是对学生也有了最基本的了解,班级学生的学习成绩挺好,但是整体的课堂学习氛围并不是很好,课堂学习的习惯不好,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在课堂上都特别好动,随便说话的现象也是非常严重,也就是说真正倾听的习惯并没有养成。

二、目标分析

为了不打扰这个班级正常的学习秩序,我选择的是数学广角的“沏茶问题”,沏茶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经常会遇到,也有一些感性上的认识。本节课是通过简单的优化问题向学生渗透运筹思想,使学生从中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生活问题中的作用,认识到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性,懂得珍惜时间。

当然,这是关于知识性的目标,更重要的是想通过本节课,让学生理解倾听的重要性,虽然一堂课无法真正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但是还是想通过这节课让学生能体会到倾听的重要性。

三、课题分析

沏茶问题是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的经典例题,在我们看来只是一件司空见惯的日常小事,但华先生却利用它作为引子,引出了统筹方法这一门学问。看来小事并不小,那么,如何在本节课中,引导学生发现这小事中的大学问呢?由沏茶、上网查资料等问题的讨论,到流程图的呈现,以及最后对华先生论著的介绍,无不是围绕这个设计的。

用流程图的方法表示解决问题的方案,也是本节课需要教给学生的。我的作法是:先让学生用卡片去摆,这也就是流程图的雏形,再引导他们用画箭头的方法“创造”出完整的流程图,然后在练习中对流程图进行适当的优化,这一过程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较好地突破了本课的这一难点。这一过程,我的设想是进行小组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充分的交流,进行思维的充分碰撞,有合作、有交流,更重要的是有倾听。

四、教学过程

在课下进行了充分的备课,也跟任教本班的数学老师进行了交流,确定好了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一节课下来,还是基本按照自己的设想,比较圆满的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这一节课通过简单最优化的问题向学生渗透优化思想,让学生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来感受数学的魅力。

由于小学生比较常见熟悉的沏茶这一生活现象,所以我调整了教材内容,精心设计了为客人沏茶的生活情境。当画面上呈现妈妈让小明帮着给李阿姨沏茶这一数学信息时,没有急于想去解决如何让李阿姨尽快喝上茶,而是让学生想想平时是怎么做的?特意激活学生已有经验,学生处于主动思考积极动脑的最佳状态,有效地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然后让学生小组合作研究,去合作、去交流、去倾听,给学生提供进行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我总是认为,课堂需要相信学生,要把学生推上学习的主体地位,所以整节课我都是处在引领的位置上,在关键的地方将知识点帮学生进行提练、点拨,如在总结的时候,我就突出“有序、同时”对于科学合理解决生活问题的作用,然后在学生发言时也注重引领学生关注到“有序、同时”。课堂上以一个个具体事例让学生观察、操作、讨论和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中体会数学的方法及应用价值,学会优化思想,从课堂教学中不难看出多次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从日常的沏茶的问题入手到探索最优办法,再到解决现实生活中常见的问题,都是学生在思考、探索是学生在操作实验,使学生交流比较,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因为本课题的知识点比较容易,学生挺的比较认真,师生的合作学习效果也比较好,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也是比较成功,在汇报中也都抓住了重点,所以我也只是简单的抓住重点进行了点拨。这样,在智力大闯关(巩固练习)环节中,学生的的表现也是非常好。为了让本知识点更好的跟生活联系在一起,最后的总结让给了学生,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哪些方面可以运用优化的思想,合理的进行安排,学生们也是谈的非常好,从日常自己生活中的很多小事怎么进行合理安排都跟大家一起分享出来,我想,不管哪一学科的学习目的,都应该回归到生活中,这才能真正体现学习的意义。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把握住了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解决沏茶这一类问题的思考方法,明确合理安排时一定要考虑各项事情的先后顺序和同时安排,并且会用流程图表示解决问题的方案。课堂上,学生小组合作,从动手操作用工序卡摆流程图,到自己创造出完整的流程图,然后画出用字母代表工序的简化版流程图,学生们的积极性很高,自主性强,都能认真倾听伙伴的交流。遗憾的是用字母代表工序的题目没有在学生展示流程图时同步呈现给学生按图讲解自己的安排造成了些许麻烦,这一点虽然是细节问题,但仍然要引起注意,细节决定成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