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消零派

共学《道德经》第80天

2022-05-06  本文已影响0人  顺其自然蕾

共学《道德经》第80天2022年5月6日

第八十章小国寡民

【原文】

小国寡民①。使②有什伯之器③而不用;使民重死④而不远徙⑤。虽有舟舆⑥,无所乘之;虽有甲兵⑦,无所陈之⑧。使人复结绳⑨而用之。至治之极。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⑩。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译文】

使国家变小,使人民稀少。即使有各种各样的器具,却并不使用;使人民重视死亡,而不向远方迁徙。虽然有船只车辆,却不必每次坐它;虽然有武器装备,却没有地方去布阵打仗。使人民再回复到远古结绳记事的自然状态之中。国家治理得好极了。使人民吃得香甜,穿得漂亮,住得安适,过得快乐。国与国之间互相望得见,鸡犬的叫声都可以听得见,但人民从生到死,也不互相往来。

 【注释】

(1)小国寡民:小,使……变小,寡,使……变少。此句意为,使国家变小,使人民稀少。

(2)使:即使。

(3)什伯之器:各种各样的器具。什伯,意为极多,多种多样。

(4)重死:看重死亡,即不轻易冒着生命危险去做事。

(5)徙:迁移、远走。

(6)舆:车子。

(7)甲兵:武器装备。

(8)陈:陈列。此句引申为布阵打仗。

(9)结绳:文字产生以前,人们以绳记事。

(10)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使人民吃得香甜,穿得漂亮,住得安适,过得习惯。

【例说】贪和爱

在南印度,有位富翁,他虽然名义上在学道,但仍为俗习所缠缚。

本来,学道人的生活,应该简单朴素。比方说,吃饭只求能饱,穿衣只求暖身就够了。而这位学道的人,饮食起居却尽量讲求享受,譬如说,用汤水洗浴啦,用酥油摩身啦等等,与不学道的人无区别。因为他自身为这些贪爱所束缚,所以修行多年,别人都觉悟正果了,他还是依然故我。

后来,他自己警觉到落在别人之后,即发惭愧心,决定往后要精进用功。于是来到摩揭罗国孔雀城东,有五里许的一所山寺中,礼拜当代有名的高僧优波笈多尊者为师,跟随他学习。

既见尊者,就请求开示说法。优波笈多尊者知道他身受贪爱束缚,对他说:

“如果真的你能接受我的教示,我就可以指点你学道的方法。”

“尊者慈悲,弟子愿受教示。”

优波笈多尊者带他到一座山上来,运用神通法力,化一棵很高的大树,教那学道的人上树,在树下又化一个深广无比的大坑。先要他放下两脚,再要他放下一只手,最后,又要他放开仅有的一只扳着树枝的手。学道者就提出异议说道:

“若再放开一只手,便要堕坑而死了。”

优波笈多尊者听后,很不高兴,怒斥道:

“已经与你约定,一切要受我的教示,怎么你现在不听?”这时学道者想到此行的目的,随即把眼一闭,不顾一切地把手放开,准备堕下去。正当他这贪爱之念去除的一刹那间,树与坑都不见了。从此,他知道色身的幻化无常,虚妄不实,不再执着,能够放下一切。优波笈多尊者这才为他说法开示,他也精进地加倍用功,很快地就证得罗汉果。

不能忘我,就不能除贪爱,贪爱不除,修道的魔障就会多起来的。

【例说】信与不信

弥兰王对那先比丘说道:

“佛法里讲:世间上活到百岁,一直作恶的人,如果他临命终时,能够一心念佛,则必生天上(编者:原书为“必生净土”经核实,根据《那先比丘经》应为“必生天上”),这话叫人难以相信。经里又讲,人若杀生一次,必堕地狱,这话我也不能相信。”

那先比丘听后,反问道:

“请问大王,若有人拿了一块小石头,放在水上,那块石头是浮在水面上呢?还是沉入水里去呢?”

弥兰王回答道:

“石头一定会沉入水中去的。”

“假若把大石头放在船上,是不是也会沉没呢?”那先比丘又问。

“不会沉没的。”弥兰王回答。

“那么,大王,我告诉你,”那先比丘解释道:“大石放在船中,因为船的关系,就不会沉没,所以人虽有大恶,佛法慈航,自然不会让他堕落,你为什么不相信呢?小石块在水中,因没有船载,所以沉没,如人不信佛法,死后便入地狱,你为什么不相信?”

弥兰王听后,大喜道:

“善哉!善哉!佛法真不可思议!”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