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孩子厌学背后
一初二男生,长得高大帅气,各科成绩都不错,只是比较有个性,比较坚持自己的意见。
有一次和学校的语文老师发生争吵,发展到互相对骂,结果被勒令回家反省几天。孩子一气之下,拒绝再次回校上学,父母百般劝说,孩子才勉强同意回校。
结果语文成绩下降非常明显,到了初三,各科学习压力增加,孩子的学习动力明显不足,出现多门不及格的情况。结果孩子在初三第一学期考试没有参加,接下来就待在家里打游戏,不愿再去学校。家长怎么劝都没有效果。
很多孩子在初中阶段发生厌学,都与人际冲突有直接关联。
如果家长老师不能理解内在的心理逻辑,就无法认识到自己在哪里做错了,也就会自然觉得孩子的反应很不可理喻。
青春期孩子的心理逻辑是这样的:
1、青春期,孩子需要通过各种冲突、搞怪行为来探索自己与世界的关系、寻找和组装对自我真实的认知,从而建立真实的自我。
2、如果家长老师接纳度高,孩子的内在自我就会顺利发展壮大,如果不被接纳,自我就会变得单薄甚至破碎。
3、自我越强大,就越有力量、越有灵活度和创造性去面对学业的困难和暂时的挫败。反之,自我越单薄,就越无力,越无助,很容易陷入习得性无助的陷阱。
显而易见,青春期的家长需要对孩子的各种探索行为有高度的接纳性。
这个案例中,表达自己独特的主张,和老师吵架就是常见的自我探索的行为。
青春期的健康自我,就是依靠对每一件事的冲突、思考、讨论、调整,逐步地建立起来的。
这个例子中,家长为了息事宁人,先默许学校对孩子不公平的决定,让孩子接受所有的现状,用简单的对错原则,把孩子的想法和情绪压制下去。这就丧失了一次和孩子共同探讨人生困难问题的机会,丧失了帮助孩子强壮内在自我的机会。
在这件事情中,其实家长可以有更多可能的方法来面对:
比如反复和学校交涉,维护孩子应有的权益;
或者和孩子反复交流,讨论行为的恰当性,以及处理问题的其他可能性;
或者安排和冲突老师的对话。
当然可能会有困难甚至碰壁,但是如果家长做了努力,孩子就会感受到家长对自己深度的理解和接纳,同时也学习到各种有效解决冲突的思路,包括对自己的多角度的评价。
可惜的是,我们的家长很多眼光只放在学习一个目标上。基本放弃了在人际冲突、问题解决、心灵成长、性与恋爱等方面与孩子共同探讨的角色,全面压制了孩子在学习以外的各种自我探索。
这样的结果,是孩子在青春期无法形成有力量的自我认知,当他们再遇到学业压力的时候,很容易陷入崩溃的境地。
所以在初中阶段的厌学,表面上看是对学习的畏惧,其本质是孩子自我发展受挫而导致自我信心的全面丧失。
结合前两篇文章,总结一下:厌学的原因,客观上是非常复杂多样的。但核心心理原因是恐惧、习得性无助和内在自我的无力。
当孩子出现不愿意学习、恐惧上学、对抗学校的情况时,请不要那么匆忙地指责孩子,而是静下来思考:
孩子内心在恐惧什么?
在学习生活中挫败的体验多,还是成功的体验多?
孩子的自我是非常压抑的还是在自由生长的?
想清楚这三点,就能对你的孩子对学习的态度有更准确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