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与传统文化哲思成长励志

包月阳:从“快意恩仇”到“存心养性”

2019-07-20  本文已影响0人  产经纵横吴建有

包月阳:从“快意恩仇”到“存心养性”

码字工匠老詹  今天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 包月阳的清水斋 包月阳的清水斋  作者 包月阳的清水斋

老詹小注:包月阳是我的朋友,属于联系虽然不多,交往却能走心那种。月阳在新华社时,是能干肯干的优秀记者;在中国经济时报时,是敢作敢为的出色总编。后来,或许因为他的过于敢作敢为而遇到挫折,离开总编岗位。前些日子,月阳出了一本书《布履在雨季穿行》,一看就有些悠然出世的味道。月阳的事业和人生,经历过不小也不少的波折,身体也曾出过几次状况,他对人生和事业的看法和态度,便有了与过去不大相同甚至大不相同的感悟。从“快意恩仇”到“存心养性”,大抵概括了他精神状态和处世方法的转折吧。为何会有如此转折?月阳究竟悟到了人生的哪些谜底和真谛?此书应该会给出答案。下面转载两篇文章,一篇是月阳为此书作的自序,一篇是书中的文章。月阳文字中那种淡淡的无奈与愁绪,仿佛已经溢出纸面。这样的文章,是适合静下来慢慢品、慢慢读的,尤其,在经历了人生的起落之后。

从快意恩仇到存心养性

      包月阳的清水斋                                                                                                                                                               

         

按:这是我为近日出版的小册子《布履在雨季穿行》写的自序。这本散文随笔集,算是我近十几年心理变迁的一个小结和纪念。文字淡如清水,说不上有多少可读性,只希望我的一些感悟对朋友们有点参考价值。

收录在这本小册子里的随笔,大多数是与工作无直接关系的杂感杂记,或者说,更多地体现了我的日常生活及感受。之所以用《布履在雨季穿行》作为书名,是因为书中收录的一篇同名随笔比较恰当地反映了我当下的生活状态和精神状态。我今年56岁,正处于“知天命”与“耳顺”之间的年龄,作为一个上班族的职业生涯即将收官,结集这个小册子,算是对自己这些年所历人和事以及心态变迁的一个小结,其中有些感悟,或许对朋友们有些参考意义。

这本小书大致包括三类内容:人生印记,包括亲情友情的记忆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点滴;游记,大都是公务出差的行旅观感;读书与修身感悟,包括经受病痛的感悟。我为我所服务的报纸杂志以及应邀为其他报章撰写的评论类文章均未收录。比较艰深的与内圣修持有关的访谈类文章也未收录。

从1983年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到现在,大致是35年半的时长。这35年多的时间里,我经历过三个工作单位、两次大的职业转换:从新华社经济参考报到中国经济时报,从中国经济时报到中国发展出版社。在新华社工作了十一年,在中国经济时报十六年,在中国发展出版社也已将近九年,每一个阶段都无法忘怀,我在这三个地方的奋斗、拼搏和精神上的收获都是刻骨铭心的。在此期间,我经历了父母的相继去世,使我对生与死有了贴近的认识。而最近五年,让我体会深刻的不仅有第三次创业的艰难与欣慰,更有两次疾病对心性的磨练,我亲历生死,人生从此不同。

    2006年10月母亲去世,使我有机缘接触佛学著作尤其是禅宗著作。佛家禅家对生死的洒脱看法有效地淡化了我连续失去父母的悲痛。近几年,由于出版老师几部著作的机缘,我较多阅读儒家的著作,儒家内圣外王的理念使我大为受益,在佛家看淡生死与得失的基础上,我的身上增添了三分积极进取精神。这些体悟,在本书中有所反映。

    2004年,我剃了光头,不久后为此写过一篇随笔《快意光头》。剃光头这个行为以及与此相关的心理状态,反映了我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意识形态。在阅读禅宗较多的前些年,我在精神上的追求大致以快意恩仇的导向为主。那时年龄尚属青壮,对身体也不珍惜,也是只重快意,忽视养护。2014年和2017年两次大病之后,我深刻领会到意识形态主导的生命模式对身体健康的决定作用,开始改变既往有严重缺陷的生命模式,注重修身养性。但积重难返,积习难改,这是我2014年得病之后虽对意识和行为有大幅修正,三年后还是再次大病的主要原因。我把一些有关的经历随手记录了下来,希望对朋友们调养身心有所助益。

孟子说:“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大意是说:守住心,涵养本性,是对待天命的方法。无论短命还是长寿,都一心一意地修身,这就是安身立命的方法。这段话,后儒简称为“修身养性”。孟子又说:“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人都要受命运的制约,顺命运而动,是正确的行为方式。所以懂得命运的人不会轻易犯险。所谓命运,可以理解为生命的规律。作为一个经历了两次职业转换和两次生死大关的读书人,我希望以文字的方式分享我的经验和教训。

引用《布履在雨季穿行》一文中的一段话作为本文的结尾:

去年7月3日之后的我,是一个手中既无伞也无杖且穿着布鞋,在雨季旅行的人。我必须心态平和而又小心谨慎,不急躁,不盲动,出发前看天,出发后择路,踏实、认真、从容而行。

这是我今后的人生。

权充序言。

2019年3月8日,农历二月初二

布履在雨季穿行

按:本文写于2015年7月3日,首发于2015年7月4日,收录进我刚刚出版的新书《布履在雨季穿行》,新书书名就取自这篇随笔。这篇短文真实记录了我在患大病一年时的感悟,四年后的今天,我仍然认同这些感悟,也在按文中拟定的方式生活。我的身体仍然处于一种脆弱的平衡状态,我须得小心谨慎地维护这种平衡:适当减轻工作压力,清淡饮食,适量运动,早睡早起。与五年前不同的是,我最近找到了(准确说是找回了)适合我的调养身心的方式——中国传统文化的方式,我由此对于自己的健康、对于自己的未来建立了真正的自信。我将从容、自在地走下去。

     

      这是平常的一天,天气不是最好却也不坏,空气质量良好,有明亮的阳光,却没有前两天令人惊叹的蓝天白云。早起从家里的阳台可看见小汤山的轮廓,上班走到北五环,西山的山峦轮廓更清晰些,但看不清山上的植被。

  今天的天气就像我的身体状况,良好。在我“重生”一周岁时,有这样一个状况,我给自己打80分。

  去年的这一天,北京空气重度污染,早上我在雾霾中开车两小时,然后开会两小时,中午吃饭时感到不适,晚上确诊心梗被家人和朋友送入安贞医院,11天后出院。度过那次生死关口后,我把7月3日定为我的新的生日,重生纪念日。

  我给自己打80分,是因为我在未做支架手术、不依赖任何药物的情况下,一年来大致保持了身体的正常运行,血液指标绝大部分正常,比发作心梗前显著改善,血压大致正常,体力和精力大致保持心梗前的水平。

  “重生”的意思是重新获得生命,对我来说更重要的意思是:开启新的生命模式、生活方式。我提醒自己每天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步行不低于6公里,保证充足的睡眠,饮食清淡、适量。运动、饮食、睡眠这几点大致做到了,保持良好的心态内涵最丰富,因而也最难。一年来,我放下了一些东西,但没有做到放下大部分东西。我对于“五十而知天命”有了更深的理解,能够以“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理念缓解工作引起的一些焦虑,遇事也大致可以运用圣严法师的四它原则应对——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

  但上述几项重生的指标,我只是“大致”达到,从运动、饮食、睡眠到心态的调整,还有不少地方未完全到位,所以只能给自己打80分。我的身体处于一种“紧平衡”或“脆弱的平衡”状态,遇到天气变化、季节转换、运动不足或饮食略有不妥,就会感觉到不适;因工作、生活中的不顺意也会时时生起烦恼,并迅速影响到身体。

  不过,紧平衡也没什么不好,这应该就是我身体的“新常态”。在这样的新常态之下,我必须过一种不同于以往的新生活,我努力地这样做了一年,还将这么做下去,并将做得越来越到位。

  有一则流传很广的故事:

    永戒、慧忠和随缘一起出门,永戒有伞,慧忠持杖,随缘手中无物。

  雨后归寺,永戒半身淋湿,慧忠全身污泥,随缘干干净净。

  小和尚不解,就上前询问。

  永戒说:我有伞,便无惧雨中行,但风向无测,就淋湿了半边。

  慧忠叹道:我持杖,故无畏泥泞,谁知路况复杂,反而跌跤污身。

      随缘笑说:天有雨,总有无雨处;路有泥,何必泥中行?万事随缘,不急躁,不盲动,自然就干干净净。

  去年(2014年)7月3日之后的我,是一个手中既无伞也无杖且穿着布鞋,在雨季旅行的人。我必须心态平和而又小心谨慎,不急躁,不盲动,出发前看天,出发后择路,踏实、认真、从容而行。

  这是我今后的人生。

《布履在雨季穿行》,包月阳著,人民日报出版社2019年7月出版,

购书请搜索京东商城“轻阅时光图书专营店”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