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
军范律政【第697篇】人,高级动物,简称物,有感情,可以说是有情物,有情物是佛学的一个名词。
因果报应,业报在我们的思想概念里并不陌生,无论有没有信仰,有没有专心去研究,随着我们的成长,既使在日常生活中,业报的概念也比较常见,甚至是常识。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是我们常听说的。业是什么呢?可以简单理解为行为,动作,就是你在做什么。不仅是看得见的行为,其实你在想什么,说什么,这都是业的范围。
有情物的心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念头,每一个想法,每一句言词,都将在未来兑现成结果,影响今后的走向发展,产生结果。
因此,动心动念和动作都是业,将来的结果或者说你现实的生活,你的专属人生就是果。有因就有果,有什么样的业就有什么样的果。触及到这些,我的感觉是可怕的,因于因果报应,我们可以控制自己的行为,不做越界的事情,这个还可以控制,但我们控制不住心念啊,谁不会邪念贪念呢?动心动念都会对未来产生影响,这不可怕吗?
佛学认为,宇宙的一切,或者说有情物的宇宙的一切,都是这个有情物,这个人的心的表现。你的心无论在何时,何地,有一个想法,它一定会在未来产生结果,注意,是一定。
想一想,我们一天要有多少念头,好的,坏的,乱七八糟的念头都有,这在将来一定会产生影响,好的念头心思还好说,因为会产生好的果,那坏的念头,心思怎么办呢?而且还是有心有念就一定有结果。这不可怕吗?佛学还认为,人的一生并不是整个全过程,只是一方面,今生是什么呢?
今生是前生业的结果,今生的业又会产生来生,来生的业产生来生的来生,这主是生死循环,直到无穷。
这似乎是一个死局,有没有破解之道呢?有没有什么方法不再痛苦?
买买买解决不了,吃吃吃也解决不了。
这些痛苦是源于我们对一切的无知,对一切事物的本性的无知,这和学历无关,却和精神修行有关,和哲学有关。
大音希声,大智若愚,大用若无用。
哲学就是没用的科学,却可以解决根本性的问题。
佛学说,我们感知到的一切都是虚妄、虚幻的,都是短暂、表相的,都是心的表现,但是我们还是很迷恋这一切,对美食的执着,对美色的垂涎,对房子车子票子的追崇,我们不仅不认为这是虚的,反而认为是实实在在的,是现实的。
这种根本性的无知,就是无明。
有人问了,凭什么说这是根本性的无知?我只能说这是佛学说的。
这样的问题我也有,但是遇到这样的问题后,我总是先放下自己的自心为是,让自己童蒙,让自己先相信。
无明还表现为贪痴嗔等,其中对生的贪恋最为突出。
贪生让我们陷入生死轮回,以致万劫不复。
好像还真有这样的道理,正因为心的一切一定会在将来产生果业,而生的念头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脑海里闪现,但我们又不能做到去除无明,一点点的业力积累,导致我们陷入生死循环,至无穷。
怎么办呢?
那种去除无明的状态就是觉悟,也就是菩提,唯有靠修行,靠佛学的教义,靠自身的努力。
有了觉悟,有了菩提,不再无明,就会走出生死循环,有轮回中解脱出来,就是我们常说的涅槃。
涅槃不是花大价钱烧高香买来的,觉悟不是放生鱼鳖投来的,梁武帝修了那么多庙也不能说有什么功德,看来觉悟、菩提只能是自己努力苦修。
修的过程一定不是爽的,甚至是反人性的,但到底苦不苦还真不能说,不是有苦中作乐嘛,何况修得的是觉悟。
怎么修呢?
先从动心动念,言谈举止起行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