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相信“相由心生”,却每时每刻都在“以貌取人。”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讲到了“相由心生”,他的观点是由一个外在形象可以看出这个人是怎样一个人。
他说: 身体肌肉发达的一般犯罪都是暴力型的;那种长的尖嘴猴腮,体型消瘦的一般都是小偷比较多,因为正面打不过别人;圆胖圆胖的一般骗人比较多。
从理智的观点来看,我是不认同这种说法的,因为长相是父母决定的,而做怎么样一个人却是自己决定的,我们都不喜欢被区别对待,所以不要去为别人画像。
但是实际上呢,只要是稍微有点人生阅历的人,他们都是认可这种说法的。
有人说,三十岁以前长相是父母决定的,三十岁以后长相是由自己决定的。
我觉得,我们长说的这个长相不是脸长得好不好看,而是脸更人看的顺不顺眼。一个人内心的想法,是会无意中在脸上表现的,比如你对一个人的仇恨,即使你隐藏的再深,实际上人的感官还是会察觉的到的。
社会上的人对一件事的判断,大多数都是以点概面的。
以前我不理解这种做法,就像我们不能仅从一个人的外貌,或对一个人的粗浅认识去判断一个人,但是实际上这种判断大多都是正确的。
就像很多人都说一个人是个坏人,实际上我对这种说法是持怀疑态度的,但是我也不愿意去主动冒险结交他,因为他是坏人的可能性比别人都大,我没有必要花这么大的精力去做这个尝试,我完全可以不躺这趟浑水。
在职场中,面试官的简历筛选有这样一个原则。他们会首先把某一类型的简历淘汰出去,比如实验证明这种简历的求职者通常百分之八十都不行,但是他们也会抛弃剩余的百分之二十优秀人才,给他们打上一个不行的的标签,因为去验证这百分之二十人是不是人才,会使他们耽误更多的人才。
这就跟我们生活中的一些讲和做是一样的。
我们都讨厌别人给我们的标签,也讨厌别人对我们的主观判断,但是实际上我们每一个人都在给别人打着标签,因为这样可以让我们节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一个人是不是坏人的判断,很多时候可以让我们免于受到他的伤害,虽然我们很可能冤枉别人。
这就要说到一个问题: 究竟是经验更重要,还是理论更重要?
我相信大家都会选择前者,因为经验才是真正有用的东西,理论都是空中楼阁。但是在西方哲学中有这样一个理论: 一只猪每天的生活就是被喂养,吃了睡,睡了吃,这样的日子过了有两年,它的经验告诉它明天也是这样,它怎么也想不到它某一天会被拉出去宰杀。
这就是经验主义的缺陷性,人们总是很相信以往的经验,但是人的一生是有限的,经验也是有限的,总有限的经验和概率去验证所有的事情,是不是有点可笑。
蜉蝣,朝生暮死。我们觉得它的生命很短暂。孔子的文章中讲到过三季人,三季人的生命里只有三季,所以他认识不到世界上还有冬季,我们笑他无知。
把人类的时间轴拉开,一个生命不过也就百来年,刀光剑影,尔虞我诈,是不是也很无知,也很可笑。在一个活了千年的生物眼中,我们人类的每一个行为都是在演戏,都是在做最后的挣扎。
虽然这一切很可笑。但是,生命是有限的,这一切就必须要我们去做出选择,可能我们会更多的去相信我们切实感受到的经验吧,就像这个世界上是有彩票,但是离我们每一个人都很遥远,我们会以最节省时间的方式对一切事物做出评判。
我们不相信“相由心生”,却每时每刻都在“以貌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