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西派和常州派和词史概念的首次出现
众所周所,词在两宋得以发展,至清真,出现了第一个写词的集大成者,为南宋雅词创造了基础。而南宋诸家之中,姜张为浙派祖师,稼轩为阳羡派祖师,碧山为常派所重,梦窗更是在清季民国之时,独拒词坛,有学梦窗者如过江之鲫,吴氏家法之称。然而随着南宋小朝廷的灭亡,崛起于草原的蒙古,先后灭金,灭宋,统一中原,随着改朝换代,词的音律也在金元之际流失,加上其他种种原因,元明两朝,词整整断代了近四百年。直到明末陈子龙,李雯等一些云间诸子,才一扫明词颓势,奠定了清词的发展。
浙西派和常州派和词史概念的首次出现清词的流派非常多,但是最重要的,无不过就是常州词派和浙西词派两个。
浙派的建立和兴盛
明末清初社会发生重大变革,清朝与少数民族姿态入主中原,大肆屠杀,而江南之地正是抗清最大的根据地,也是受到杀戮最严重的地方。于是江南是士子多有不忿,然而受到清初文字狱的影响,这种情绪无法直接抒发出来,但是文人的不满总要有途径释放。所以他们将断代近四百年的词重新提了出来。正如浙派师祖朱彝尊所说:
盖时至而风会使然
浙派宗玉田白石,倡导清空骚雅,注重格律字节,贬低豪放,以雅正为宗。开派师祖是清初三大家之一的朱彝尊,其他主要的人物有朱彝尊的同里词人李良年、李符、沈皞日、沈岸登、龚翔麟,六人合称浙西六家,有《浙西六家词》传世。浙西派的名字来源自然是这六个人籍贯都是在浙西,然而浙词人并不是都是来自于江浙,因为最重要的六个人为浙西,故名之。
浙派随着清朝的统一开始极度兴盛起来,跨越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清朝前期最大的词派,影响非常深远。由“被浙西之词,不过一人唱之,三四人和之,以浸淫遍及大江南北”,可以见之。
浙派的衰落和常派的建立
浙西派和常州派和词史概念的首次出现然后还随着康乾盛世的过去,在嘉庆朝和道光朝,国家衰弱,积弊甚久。浙派的一些主张和观念不再适应当时词的发展。在这样的前提下,常派应运而生,修正了浙派一些错误,迅速兴盛起来,并使浙派避席。
其实朱彝尊去世之后不久,浙派中坚厉鹗登上词坛,发现和避免了浙派初期的一些错误,不在独推姜张,也习清真高处。其词风幽隽清绮,婉约淡冷,再度使浙派发展起来。然而太鸿之后,虽然后人也各有继承发展,但是终究难以拯救浙派的衰落,于是此时,常派开始建立和发展。
嘉庆二年,张惠言编辑《词选》时著《词选叙》,同时揭橥了常州词派词学的研究要义。张惠言反对将词视为末技小道,认为词应该与诗文有同样的高度。因为其词学高扬,直接将词视为一代之文学,而不仅仅只是音乐的附庸和载体,故吸引了一大批的创作者和研究者,学术界一直延续研究了二百多年,至今仍经久不衰。
常派始于张惠言,但是真正体系和理论的建议始于周济,四家学说的建立才完善了常派的理论建立。深化和扩展则是由谭献即清末四大家完成。
词史概念的形成及影响
浙西派和常州派和词史概念的首次出现宋代有词,却没有词史。两宋之时,虽然词已经发展进入了高峰,但是依然没有得到能和诗文相提并论的待遇。诗有诗史,文有文史,词却没有词史,这也是词学坎坷发展千年的一大憾事,一直到周济,其曰:
诗有史,词亦有史,庶乎自树一帜矣。
有了周济的高调宣扬,词才真正有了词史,有了自己的发展历史和发展路径,成为了一种独立的文体,才不至于说被人视为末枝小道,不为人所重视。一种独立而存在的文体,就必须要有属于自己的研究和写作方法,也必须要有自己独立的发展历史和发展途径,否则其实并不能算作一种独立的文体。于是在周济之后,况周颐《蕙风词话》,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以及董毅《续词选》,等等一系列著作,都是在常派理论体系发展完全的前提下形成的。因为只有有了自己独立的发展历史,才能有人来继续研究,否则词只能永远是诗余,永远被诗压着了。
总结
浙派和常派是清朝非常重要的两个词派,对清词的发展意义深远,对整个词学的发展同样意义深远。
其实清朝对词的贡献远远不止出现了两个影响意义深远的词派,也有将词第一次推上正统,也有第一次出现词史的概念,以及出现了相当多的词话等等一系列的贡献。所以清词说个三五天都说不完,里面的东西实在太多,今天只稍微说一下,诸君只要能够知道清词质量上乘,影响深远即可。可以说没有清朝这个时代,像我们这些人是根本不能够写词,已经真的很难去再写词了,我们现在能写词,其实真的应该感谢清,所以那些写着词,嘴里却看不上,甚至辱骂清词的,实滑天下之大稽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