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前段时间,我发了一篇关于“土耳其客户”的文章,很多评论都说不能做,是碰上土耳其骗子了,在此感谢各位知友的提醒。但也有一些朋友,评论就不那么友好,说是刚接触外贸的,这个骗术都识别不出来等。
我想澄清的是,客户形形色色,不能以部分谈话的内容来判断一个客户的好坏,也没必要把一个客户就一棍子打死。社会太复杂,客户的层次也太复杂。
我为何在与这个土耳其客户交流的过程中,一直犹豫不决,主要还是我们进行过几次视频通话,他在视频中展示的服装厂规模,服装样品间都是非常规整、有秩序。而当下的疫情,作为业务的出发点,肯定是越多做越好,因为一些老客户都在萎缩,只能靠新客户来增加一些业务量。最终放弃掉这个客户,也确实是感觉风险太大了,主要是这个付款方式,完全是依赖客户的信誉度。另外没有和这个客户操作过,确实心里也一点底都没有。
做外贸,主要的收款方式就是电汇和信用证。而土耳其客户谈的方式相当于后电汇,也有点类似于托收的性质,完全就是靠客户的诚信度。
说下电汇,也分前TT和后TT。前TT的话,是对出口方来说,最有利的,几乎是零风险的。也就是说,一般在装船前或出提单时,客户就把所有货款都打过来了。而后TT的话,就是客户拿到货再付款,假如客户诚信度有问题,抓住一个质量问题来扣款,作为出口方来说,是一点办法都没有,所以,后TT是要慎用的。
再说下信用证。按照教材上的说法,信用证一般是要等客户开出后,我们才能安排生产、装运等后续环节。但在实际订单操作时,因为交期紧,若一定要等客户信用证开过来再安排,估计交期也就来不及了。而假如你不答应客户的要求,客户有可能就转单到别的地方去做了。所以,在我们实际订单操作中,一般只要在出运前,客户的信用证能到,就没有什么问题。当然,也确实会有信用证不开来的风险,这也意味着订单取消了。
再说下信用证承兑的问题。教科书上反复强调,信用证依据的是银行信用,是比商业信用更高级别的信用。但我们最近操作几个孟加拉信用证的单子,客户已经承兑,有了付款日期,但付款日期已经过去20来天,我们还是没有收到货款。让银行帮我们催,银行也是一脸无奈。银行回复是,可以帮我们催,但催的电报费200要我们催,而且也不一定有效果,最终还是要我们来催客户。
听到这样回复,我也挺吃惊的。信用证不是银行信用吗?这个都不管用,哪还有什么可相信的。
我想结合题目说得是,现实世界,远比理论、书本上的要复杂地多,很多时候,我们所作的判断,肯定是结合自身情况做出的最优选择。就像开头我提到的土耳其客户,也是担心碰到骗子,但有时为了业务量,只能冒一定的风险。
我永远相信一句话,“不要随便去评价一个人,因为你不知道他正在经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