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事 | 两个“软而硬”的问题
“精神愈用而愈出,不可因身体素弱过于保惜。智慧愈苦而愈明,不可因境遇偶拂,遽尔摧沮。”
《曾文正公嘉言钞 • 家书》中这个嘉言,颇似一幅对联,悬在头脑的“门楣”上,让人常读常思常新。当然,也有“熟视无睹”的可能性与现实性。特别是,若非联系时代、社会、个人的生活背景,则有“空话”的实际结果。
“精神”怎么使用?个人善于使用“精神”-自我之精神吗?“苦”中何以出“智慧”?“苦”中何以“明”智慧?
当下的“新冠肺炎疫情”已经“折磨”人们半年时间了!“继续折磨”的可能性极大。如此情势、背景之下,“精神”“智慧”这两种“软存在”似乎变得越来越是“硬问题”了!我是这样思想曾公这个嘉言的现实人生效力的。
人是要有点精神的,生活需要智慧的支撑。这是常识。但真正根柢的常识也是往往为人所忽视的。由之,不能深刻“觉悟”自我之“精神的存在”,发展自我的“智慧硬度”的情形亦是“面积存在”的问题。因此,分辨“生命力下的精神”和“精神力下的生命”就是一个特别的“世界观”了。
不容否定的事实是,“生命力”本身使人有一种“活着的精神”,这该是自然形态的“精神”,而非人的“超越自然”“超越自我”的“精神”。曾公所言“精神愈用而愈出”的“精神”,则是支持、支撑“生命力”旺盛的精神,“使人活得更好”的“精神”,因而是“超越自然”“超越自我”的“精神”,这种“精神”,在实质上就是“思想”和“思想体系”——理论。由之,也才有“不可因身体素弱过于保惜”的问题,极限则是“身残志坚”。依靠一日三餐而活着,还是依靠“思想”而生活——创造性地生活每一天,是曾公“精神愈用而愈出”的根本性分辨,进一步则是做人做事成事是要仰仗“愈用而愈出”的“精神”的。
明白了“精神愈用而愈出”的问题,“智慧愈苦而愈明”的问题就逻辑地应刃而解了——越是艰苦处境越易激发人的聪明才智。这当然是对“有精神”的人而言的,缺乏“精神”的人则是境遇偶尔不顺即垂头丧气。
温饱富裕的日子,容易使人“精神疲软”“不动脑子”。所以,当今之日及未来,“精神”“智慧”就由“软存在”变成“硬问题”了。怎样解决这样的“硬问题”呢?需要深刻思想,更要切实切身作为,最在个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