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游戏作者跟你谈谈中小企业的新发展

2017-08-24  本文已影响31人  CFO良师益友公益项目

原创 陈莲 CFO良师益友

房西苑身上有很多光环,也有很多社会身份,比如教授、研究员、资本运营专家等,在他眼里这些不过是别人因各种目的安在他头上的光环,他从一个海外投资基金委派的中方代表,后来成为天使投资人以及证券投资者,他觉得唯一能摆得上台面的身份就是投资者,能如此坦诚面对这些耀眼,房西苑也属另类。

可以说,他是较早开始“倒卖”股权的人之一,从运通、携程开始他后续与股权、资本的不解之缘,同时他也帮助了很多中小企业破解资金之困、股权之局,对于当下中小企业,他有自己的见解。


优秀企业家的素质

房西苑经营过企业,数十年与企业家打交道,为企业家授课,为企业家提供资金、为企业家提供资本、股权等一系列的咨询与服务…无论从自己经营企业或者看待被投资的企业,他认为优秀企业家需要具备三样素质:肩膀、胸怀、眼光。

肩膀意味着坚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当一个老板不一定需要绝顶聪明,但是必须能扛得住事。脑袋不够用,可以借用职业经理人的,也可以利用专家的外脑。但是肩膀是不可替代的,碰到困难别人不可能代抗。房西苑眼里的企业家往往是非常孤独的,在盯住一个目标执着前行的时候,身边的人可以动摇,甚至逃跑,但是老板不能跑,只能硬着头皮挺着。出了事,职业经理人可以往后靠,因为身后还有老板可以依靠,可是当老板的没法往后靠,因为身后无人可靠。脑袋是要靠肩膀扛着的。

胸怀是格局。辨别企业家有没有格局,不是看怎么赚钱,而是看怎么花钱:一是把钱投在哪里,二是钱怎么分配。房西苑认为优秀的企业家首先要会花钱,钱花得要有眼光、要有格局。只要钱花到位了(激励机制做的好),赚钱就成了别人(职业经理人或者合作伙伴)的事情,获利就是瓜熟蒂落的事情。

企业家的眼光,一是用来识人,二是用来辨势,具备这样的眼光需要靠学习。前两种素质是天生的,肩膀和胸怀是由一个人性格决定的,不太可能通过后天的培训获得,只有眼光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获得。房西苑认为优秀企业家必须要善于学习,通过学习培养出洞察世事、把握趋势的眼光。但对于常有人问及企业家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培训提升的问题,他的回答颇有哲学含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不能用一个药方包医百病。

房西苑眼里的优秀企业家不光拥有自己的财富同时也给社会带来贡献。没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只是个生意人。企业家最基本的社会责任就是给社会增加就业,为社会提供质量合格的产品和服务,同时别给环境增加污染。这些都是最基本的责任,必须做到的。至于其他扶贫、捐款、献爱心的事情,是自愿的,不能强求。

他最想强调的是,企业家还有另外一个社会责任,就是推动社会经济体制和法律制度的改革。这一责任常常被忽略,他希望通过访谈文章的分享能引起大家的关注。


优秀企业重在自己

有人说企业“前三年靠老板,五年靠管理,十年靠文化”,而房西苑观点里则是小企业靠老板,中企业靠管理,大企业靠文化。

大企业都是从小企业阶段走来的,从时间上自可认为最先靠老板,然后靠管理(制度),最后靠文化。但当企业无法作大时,或者仅仅需要3-5人,老板一个人管理绰绰有余,有没有制度、文化就不重要了。

房西苑观察下来,世界上有无数小企业不到十个人,依靠老板能力就能混下去,这样的小企业只要接班人的问题解决了,传几代人也不成问题。

但企业光靠老板做不强,做强需要管理和制度,光靠管理做不大,要想做大只能靠文化。只有成千上万人的大企业才需要文化,因为老板管不过来,制度也管不过来,只有靠人的觉悟。

房西苑认为企业有两种,一种企业是可以造势的企业,例如微软、苹果、谷歌、阿里巴巴、腾讯,它们可以开创一个技术革命或者商业模式革命的时代,带动经济形势的发展;另一种是需要就势的企业,绝大部分中小企业都属于后一种,需要适应环境求生存,顺应形势求发展。对于后一类企业,判断经济大形势的走向就尤为重要,要认清自己走入困境的根本原因,由此才能找到正确的出路。

房西苑虽然在业界因为就资本领域、投融资授课闻名,但他坦言有很多中小企业家反而受到误导,认为企业活不下去的原因是因为融不到资,只要学会融资就可以起死回生,重现往日辉煌。

没有认识到,重现往日辉煌的大环境已经不在,活不下去的真正原因是社会不需要,企业内部管理能力弱,已成为社会多余的负担。如融不到资金或可安安稳稳死在家里,若不择手段融到了资金,最后有可能死在牢里。


中小企业做精深是出路

房西苑觉得中小企业只有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才能让自己走出困境。社会目前正面临着转型期,一批新兴的产业会崛起,一批传统的产业要衰败。社会的转型是靠剧烈的资产并购实现的,因此处在转型期的中小企业所面临的问题不是做大做强,而是资产的优化重组。

于此,房西苑的回复果然有“西苑儿”,他是这么说的“要么勇敢出击去并购一个新兴产业的种子企业,让自己得到升华;要么就把自己脱光了卖掉,换回资金转身投资一个新兴产业,完成自身的转型。二十一世纪已经走过了十四年,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前面七年是卖力的年代,后面七年是卖身的年代。”

中国是一个机会密集型的国家,因此几乎所有的中小企业都是靠机会起家的。这种现象形成了普遍的“机会导向”的企业发展战略。很多中小企业家并没有既定的发展目标,而是走一路到处捕捉机会,抓住一个赚钱的机会就扑上去。等于走路捡了金子,但不能把走路捡金子总结出一套商业模式出来,以为后面还能一路捡到金子,不管是机会还是陷阱。有时剪枝保干,或能保命,可是很少有断臂求生,于是全军覆没,死在不属于其的机会上。

房西苑认为中小企业融资难不是中国特色,而是全世界的通病。整天抱怨融资环境根本就于世无补。陷于困境的中小企业应该反省一下自己的问题。机会可以成就一个企业,也可以毁掉一个企业,一个企业家应该学会辨别哪些是美女,哪些是白骨精。学会放弃机会,能够抵御机会的诱惑,标志着企业的成熟。

在中小企业中,最后能够做大做强而走向成熟的企业,几乎都是从“机会导向”转向“目标导向”的企业。在机会导向完成了原始积累之后,最终选择了一个企业发展的目标,然后打造一条轨道(商业模式),坚定地朝着目标方向前进。机会是靠目标筛选的,符合目标的机会就要,不符合目标的机会就放弃。只要与目标无关,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也不捡。投资家最喜欢的就是这一类目标导向的企业。

不是所有的中小企业都有发展潜力,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大部分将会被淘汰。中国社会转型的根本原因是传统产业的产能过剩,过剩就意味着多余的产能要被消灭,首先要被消灭的当然是小企业。这是市场规律无形之手的裁判,铁面无情,顺昌逆亡。“做大做强”,是中国企业家的情结,谁都想出人头地。能够做大做强的只有少数企业,大多数中小企业要想活下去,只能做精做专,干那些大企业不愿意干的事情,小企业在这个社会中的功能就是拾遗补缺。大客户、大产品、大市场被大企业占领了,小企业就在缝隙中占领小产品、小客户、小市场。

房西苑认为鼓励企业“做大做强”是个误导,不符合和谐社会的理念。一如契科夫所言“大狗小狗都有权利叫,就按上帝给它们的嗓门叫好了”。一个大中小企业(包括金融业企业)分工明确、合理并存的多元化经济结构,才叫和谐社会。中小企业要从自身、内功出发,同样能占据一片自己的小天地。

【CFO良师益友公益项目】

CFO良师益友公益平台由中欧MBA良师益友导师发起,一个旨在鼓励资深CFO/财务总监去帮助其他财务人员快速成长为优秀的CFO/财务总监的公益项目。目前已有3000多CFO加入我们,10000多财务经理加入我们,30000多基层财税人员加入我们。

微信:CFOmentor

微博:CFO良师益友

CFO良师益友,期待你的加入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