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一轮明月
他的朋友调侃说,对他的第一印象就是胖,然而他是一个优雅的胖子。这话我很认同,因为他的每张照片,每一次亮相都是那么优雅。
他的朋友接着说,他一个记忆力超棒的胖子,因为他能记得住很多朋友的名字,包括只有一面之缘,很少交集的朋友。
他还是一个会朗诵的胖子,他饱含深情的朗诵,能打动和感染听到的每一个人。
他还是一个能说会道的胖子,他的评论流畅且富有逻辑,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人不得不为他的言语所折服。
他还是一个会写书、出书的胖……胖子。他先后出版《面对活水》、《雕花的门》和《泰斯比哈》等三本散文集。编剧、导演电影《西海固三部曲》、《一夜梨花》。纪录片《回望运河》等。参与主编《回族文学通史·当代卷》。曾获“冰心散文奖”、“希望杯中国文学创作新人奖”。
他更是主持界的老司机,他在与读者分享感受的时候说:“我只想记录下这个民族的一切,这是我一生的梦想。”
于是,读者的心,合着他的心,感受到了我们都是这个民族的一份子。在这个民族被谩骂、嫌弃、批判的时代,谁替这个民族发言?不用谁替了,我们是民族的一份子,我们自己来做,来说,来记录。
这个胖子是谁?他就是石彦伟, 在这可爱的躯体里装着一颗璀璨的心。
近几日在读母亲教育专家王东华教授的《超薄学习》一书,书中提到一个概念“终极关怀”。所谓终极关怀,按一位美国学者的话说,就是:“这种关怀和其他关怀对比起来,所有其他各种关怀都只能算是次要的,而这种关怀本身就包含着对人生意义这个问题的解答。”
“凡是从一个人的人格中心紧紧掌握住这个人的东西,凡是一个人情愿为其受苦甚至牺牲性命的东西,就是这个人的终极关怀。”
我觉得石彦伟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心怀家国天下,有终极关怀的人。
我能够知道石彦伟这个名字,并且慢慢的认识这位杰出的青年才俊,成为他的粉丝,完全得益于我的人生导师卢海燕。
还记得石彦伟的小说《谁的月亮爬上来》刚刚在《端庄》上连载的时候,卢姐就每天在朋友圈和群里转载、力荐,时间久了,我终于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开始读《谁的月亮爬上来》,在读到第十七章的时候,我的心终于苏醒了,更确切的说是我心中的“终极关怀”被唤醒了。谁的月亮爬上来(十七)
第十七章是我最喜欢的一章,我反反复复读了很多遍,常读常新,里面的很多话语都让我心潮澎湃,思绪万千。在这里我想重点说的是有关“终极关怀”的一段话:“作为80后、90后这一代的青年人,我们要做什么,我们要寻找什么。这个问题不应该回避,可是现在我也不知道要怎么表达我的看法了。
同样是大学生,抗战期间,北大、清华、南开三所大学组建了西南联大,在昆明的战火中坚持读书。他们为了什么而读书?为了中华之崛起,为了救亡图存。
我们今天的求学是为了什么?为了找一个好工作,多挣点钱,改变自己的命运。”
78年出生的我,有两个00后的儿子,我的后半生要做些什么,难道把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自己只做一个保姆就完了?我还有没有成长的可能?我有能力去影响我的孩子们吗?我能不能也树立一些有“终极关怀”的目标呢?
正如王东华教授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解释的那样:“同样从事创作,有的人关心的是由作品发表数量带来的名和利;有的则以艺术表现和探索人生作为他的终极目标。
不同的终极目标,必然会影响一个人的成长道路。
毫无疑问,只有在人类视野里的终极目标才是对于真正终极的一种关怀。
如果把一些细枝末节的享乐作为自己的终极目标,那不过是把次要的、有限的实体提升到终极地位,这只能是一种虚伪的高度,是那种‘猪栏里的理想’。这样的终极目标在任何一个社会里,都会不可避免地成为一种存在性失望。”
石彦伟,他在我心中就如一轮明月,高挂在空中,给我光明和方向。
11岁就立志“读书做圣贤”的王阳明告诉我们:蜡烛能发光,光却不仅在蜡烛上,还可以在太阳上、月亮上、火把上。如果心中有光,那么光便无处不在,因为你的心已经是太阳,正大光明,普照万物。
我的心中原本是没有光的,借着石彦伟的月亮之光,我的心中也渐渐有了光;我的心中原本是枯竭的,借着石彦伟文字的滋润,我心中的思想之泉也渐渐有了水。
马学武在《左手写字 右手交情 ——青年回族作家石彦伟印象》一文中这样真切而细腻的描述:
“石彦伟,近年来当下国内人气颇高的青年回族作家。给人第一印象是像一尊铁塔:高大,强壮,像个武夫。跟他打过交道的人都深知道,其实他很谦虚,真诚,外柔内刚。除了写散文,还写诗歌,小说,评论或剧本等。(这样的描述让我对石彦伟有了更加具体和真切的认识。)
随着岁月的推移,我和石彦伟的来往也多起来。我开始称他为“小石”,“彦伟”,现在称“石老师”。不是我有意恭维他,而是他在文学艺术的道路上不断地进步或超越,他的成就有目共睹的。
(我刚开始是称他为作家,后来称他为老师,现在称他为先生。)
和石彦有过交情的人不难发现,他习惯于左手写作,右手交朋友。我知道石彦伟的朋友圈很大,也不断地膨胀之中。总想为他写点东西,总是下不了手,唯恐写不好或写不到位。
(成为石彦伟的粉丝两年了,一直想用笔记录一下自己的感受、表达一下自己的敬意,然而,又深知自己的表达能力太差,常常词不达意。如今读到众粉丝你一篇,我一篇情深意切的美文,我忍不住也来凑个热闹。)
保安族作家马祖伟的散文《魂系大河家》,东乡族作家、《民族日报》社资深记者马幸福老师文章《尕夫舞刀》,当地作家毛学虎《石彦伟》等。文中详细描述了他对多民族作家的友谊和他对这片河州大地的情怀。另一个角度去领略石彦伟的作家情意和博大的人文情怀。
(这几篇文章,我都未曾读过,想着要找来读一读,听一听大家对的石彦伟好评。)
作为作家和诗人,尤其是少数民族作家和诗人更加赋予了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和石彦伟交谈时,谈的最多的是公平。正义,良知。他拒绝浮躁,拒绝文本中出现风花雪月。他的作品,质朴,纯洁,没有无病呻吟娇气,有震撼力。我特别欣赏他对回族的认同感,自尊感和自豪感。
(这段总结很到位,写出了我心中想写又写不出来的感受。)
我不敢预言鲁迅先生,张承志老师和石彦伟才俊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脉相承,但我祝愿石彦伟在文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石彦伟的确有鲁迅先生的精神,鲁迅先生是我所倾慕和敬佩的,张承志老师的文章对我来说有些深奥,值得庆幸的是我还能读的懂一些石彦伟的文章。
我心中的一轮明月如今我在读着《泰斯比哈》,觉得自己的心被这轮明月照得更亮了,我相信这轮明月还能把光洒向更多的地方,因为这是民族的需要,是社会的需要,是国家的需要!
(我深知记忆力差是我的短板,词汇量少是我的硬伤,想在短时间内有大幅度的提高太难,我如今能做的只是把喜欢的金句整合、借用以聊表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