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是谁让左宗棠流下了眼泪
最近看的一本书是莫尔斯的《左宗棠传》,不一样的视角也让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左宗棠。
左宗棠传说起左宗棠,都会提起晚清四大名臣,那么左宗棠无疑是一个异类。
曾国藩外王内圣,朋友门生一大堆;李鸿章会做官,张之洞有学问,而左宗棠外号“骡子”,脾气之倔,天下皆知!
因为左宗棠不肯通融、傲慢自负、直言无忌,与曾国藩的关系极其紧张,弄得曾国藩郁闷了一辈子。
曾国藩修身养性,和光同尘,与全世界的人和解,唯独无法与左氏把手言欢,没有机会,他就这么倔,骄傲、自负、眼里揉不得半粒沙子。
说起左宗棠,他是典型的大器晚成型。40岁前,仕途多舛,虽然20岁中举人,其后三次进京会试均名落孙山。
直到1852年(左宗棠40岁)被湖南巡抚张亮基聘为幕僚,开启军事生涯,仅十年就成封疆大吏。
1861年,任浙江巡抚;1863年升闽浙总督,1864年加太子少保衔。
1881年,左宗棠任军机大臣兼在总理衙门行走。
那一年,左宗棠69岁,已经是身经百战的沧桑将军了,长年的南征北战,年老体衰。他应诏到达京城的时候,他发现,这个世界非常不适合他那率直的禀性。
当时有一个不成文的惯例是他第一次碰到,所有高官任期结束后奉召进京时,在京城门口都要交纳一笔银子。
当左宗棠来到京城门口时,门房向他索要4万两,对此他断然拒绝。他说,召他进京的是皇上,于是他就来了,假如面见皇上都要交钱的话,那埋单的人应该是朝廷。
至于他自己,掏一个铜板也不可能。
由此,他花了 5天的时间徘徊在京城门外,直到后来事情出现转机才得以进城(恭亲王的帮助),他自始至终都没掏腰包。
进京第二天,皇太后召见了左宗棠。因慈禧太后身体欠安,慈安太后主持了这次召对。
不知是因为陌生带来的不安,还是慈安太后的态度十分和蔼,或者由于哈密到北京的长途跋涉让他深感疲劳,抑或是综合了以上各种因素,总之,生平第一次,左宗棠失去了镇定。
他哭了。
慈安皇太后这个女人具备十分罕见的魅力,还生就了一副柔软心肠。对左宗棠以及他曾经历过的千辛万苦,她表现出了极为深切的共情,令左宗棠的心理防线被彻底击溃。
一生中,他不断受到来自外界的非议和反对,早已被世事锻造得坚硬如铁。
但是现在,此情此景,再加上慈安太后如此的同情,使他的泪水夺眶而出。
他的泪水被慈安看得清清楚楚。慈安柔声问道此刻为何落泪。左宗棠说,本来眼睛不太好,一路上风沙又加上刺激便不禁流泪。慈安追问,平时怎样保护眼睛。他说,平时都以墨镜遮挡。
慈安让他戴上,左宗棠不肯,在召对时戴墨镜失礼。慈安执意让他戴,当他哆哆嗦嗦从口袋中掏出眼镜,一不小心掉地上摔破了。
慈安太后叫来太监,将咸丰皇帝曾经戴过的墨镜取来,交与左宗棠。他走出召对的宫殿时戴着先皇曾经戴过的眼镜,这件礼物也让他立刻深陷于谦卑之中。
召对后,皇帝将左宗棠任命为军机大臣,按惯例,太监会来宣读诏书,而被任命的人要塞一个红包。
左宗棠听完太监宣读,递了100两银子,太监对此表示极为惊讶,左宗棠心想难道是我的过于慷慨吓着他了?于是又向他塞了50两。接着,太监开始向他打听起咸丰皇帝戴过的那副眼镜。他的言外之意,左宗棠完全没听出来,于是两个人聊了些闲话,便就此作罢了。
几天后,左宗棠从曾国藩的一个儿子口中得知,眼镜的问题已经成为别人茶余饭后的话题。和那位非常了不起父亲不同的是,曾国藩的这个儿子跟左宗棠关系很不错。他提醒左宗棠,最好对太监的要求加以满足。对此事左宗棠随口一问:这些太监打算要多少?小曾告诉他,皇帝戴过的眼镜是极其珍贵的礼品,10万两银子毫不为过,但你给他们1万两就足够了。左宗棠觉得这个提议太过荒唐,便不了了之。
又过了一段时间,左宗棠和小曾聊天,偶然谈到那个忠告。小曾说,忘了跟你说,恭亲王为了避免尴尬,也是因为担心那些太监因此捣鬼,自己掏了8000两银子平息了此事。
在他首次被召见后没过几天,慈安皇太后就去世了。左宗棠又开始嚷嚷,“前几天我还看到慈安太后上朝,说话与平日无二,清朗有力。太后这样突然去世肯定有问题。”
若是换了别人,脑袋早就搬家了。为了让他安静下来,恭亲王费了很大的劲,哪有不透风的墙。果然,没几个月,左宗棠再次下放地方。京城太不适合他了。
故事可能是有编撰的成份,但是我们也能够读出左宗棠的秉性。
一个驰骋疆场的男人,他“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不怕“边风飘飘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倘若有一个能够理解,共情他的人,所有的辛苦、坚强都化做柔肠;而对那些他不能够理解,不合理的事情,他是宁死也不愿与其和谐的。
此所谓铁骨柔情。
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