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历史的天空

楚汉之争的故事,谁都不是赢家

2020-07-18  本文已影响0人  闲闲1234

项羽和刘邦的故事,在中国传诵千百年,不管是史学家还是文学家,对秦末年间的故事,都研究过无数回了。而这次,我们听到了来自日本的史学家的声音,《刘邦和项羽》这本书,作者司马辽太郎是上世纪日本的一位史学家,他站在第三方的立场,向中国人解释他心目中的楚汉争霸的历史。

《项羽和刘邦》这本书,以时间为线索,以项羽和刘邦为主要人物,再现了楚汉争霸的历史。

我们知道,对于秦末汉初的历史,后世引用最多的史料,大多来源于司马迁,他的记载,很大程度的影响了后世对刘邦和项羽的印象。然而,人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一件事情的前因后果,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更何况司马迁生于汉朝,基于许多政治上和思想上的影响,在记载历史事件的时候,也许就会存在偏差,或歌颂汉高祖,或记录不客观,或删减修改。

而司马辽太郎的这部《项羽和刘邦》,在本人看来,对于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行为评价得都比较客观。

在这本书里,它向我们重现了秦覆灭的原因过程,汉王和霸王崛起的历程,楚汉相争的起起落落,以及最终项羽陨落刘邦胜利的重要因素;此外,在这部作品里面,每个人物都是一个有血有肉,高尚与卑鄙共存,优点和缺点集于一身的活生生的人,如汉高祖刘邦,在征伐天下的过程中,除了有高明的用人方法,决胜千里之外的头脑,他也有抛妻弃子逃跑的自私之心,不顾家人死活的冷血人物,功成后诛杀功臣的残忍行为。

如项羽,他既胸怀大志,勇猛无比,却又有心高气傲,残忍暴虐,用人不善的短板,向我们展示了那些征伐过天下的人物英雄,其实也是有缺点的,抛去那些脸谱化的描写,这些一个个湮没在历史中的大人物,也突然像是我们身边的活生生的人一样,变得可爱生动。

读历史的最大作用就是以史为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从《项羽和刘邦》这本书里,没有什么正义与非正义,只有立场对立和利益的争夺。

刘邦和项羽这两位,从一起起义推翻暴秦到互相争权夺利,在生死相争,不死不休的过程中,项羽棋差一招,就此留下了乌江自刎的唏嘘结局,战争没有赢家,一个英雄的诞生,一个王朝的重新开启,背后又有多少无辜生命的祭奠?

楚汉之争留下了一个个千古传唱的故事,创造了许多军事史上的奇迹,也留下了许多譬如背水一战,破釜沉舟等等成语,荡气回肠的权利征伐下,百姓的生活却是民不聊生,付出的代价也甚是沉重。

宋朝的李清照对项羽的结局如是说道: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我倒认为,项羽的自刎,倒是成全了一个新时代的到来,换来了百姓的太平。

若留项羽过了江东,楚汉之争的历史,怕是要再延续下去了,时值刘邦已胜券在握,项羽旧部死的死,逃的逃,项羽也不过偏安一隅潦倒半生罢了。

如此说来,项羽为大义自刎,不仅留下了英雄末路的感慨结局,也赢得了司马迁的尊重,为他在史书上依旧留下了西楚霸王的好名声。

显而易见,在这本书里,不得不说我本人是喜欢项羽的,他虽然有些头脑简单,不善政治,但是作为一个军人,他很纯粹,也很有气节,与之对比的刘邦,论政治权谋,他确实很有头脑,也很擅长管理,但论为人,却不及项羽。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